《不吼不叫》解读

《不吼不叫》解读

2018-02-14    25'52''

主播: 蝶梦庄

59 3

介绍: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罗娜·雷纳,是美国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和护士,有着超过50年的家庭育儿工作经验。 【关于本书】 《不吼不叫》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亲子育儿方面的知识,而且聚焦在父母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态度方面。全书用了大约五分之二的篇幅给我们介绍了吼叫的危害,另外五分之二给我们讲了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剩下的篇幅讲的是怎么样应对特殊情况。这本书配有大量的真实案例,让作者的观点很有说服力。 【核心内容】 家长们应该及早意识到吼叫这种传统管教方式的危害。吼叫虽然短期来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管教方式,但是孩子如果经常被吼叫的话,可能会在社会关系、对世界的感受、情商等方面受到影响,所以家长们应该学会停止用吼叫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本书还介绍了做到不吼不叫的几种方法, 如“ABCDE 法则”“4C 法则”等等。 一、什么是吼叫,什么时候可以吼叫 要想做到不吼不叫,第一步需要知道什么是吼叫。举个例子:当父母吼叫的时候,不管声音是大是小,他们一般都充满了怒气,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控制情绪。这时候如果他们注意一下自己的状态,就不难发现自己内心的紧张感会加强,呼吸也会变得粗重,心跳开始加快,还会感到身体发热,思维变得不再清晰等等,这就是在吼叫了。总而言之,父母的吼叫主要是想表达自己的愤怒,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们敢不听话,就会有严重的后果。 这本书一直在说父母们不应该吼叫,不过也有例外,在特殊情况下吼叫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危险、有可能导致孩子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比如,有辆汽车正在开过来,而孩子没看到车,那父母就很有必要大吼一声,让孩子及时停下脚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吼叫不是为了责怪孩子,而是为了阻止孩子受到伤害而做出的反应。 二、吼叫有什么危害 大多数专业人士都认为,吼叫会影响到孩子对自我和世界的积极感受,会让他们觉得所有东西都很负面,也会影响他们和父母、他们和其他人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默娜·舒尔认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比如更习惯用激烈的冲突来解决问题。这些孩子也很难学习到积极的社交方式,比如和他人合作和同理心。 另一份研究也表明,家庭中积累的愤怒情绪,对孩子整个青春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短期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总而言之,别看吼叫既不是打也不是骂,其实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家长对孩子吼叫的原因 作者把那些每次引起吼叫的原因统称为“触发器”。吼叫的触发器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外部触发器和内部触发器。外部触发器说的是那些来自你自身之外的、能引起你吼叫的暗示或者指令。比如孩子不听话,一直打打闹闹,或者是弄出太多噪音,任性发脾气等等。这些都可能是一颗火星,引爆你的怒气,让你冲孩子吼叫。而内部触发器说的是,自己内心不断升级的负面想法和情绪,比如你感觉到的焦虑、害怕、失望或者生气。一个外部触发器可能会成为你愤怒吼叫的导火索,但是之后就是你的想法,也就是内部触发器在为怒火提供燃料。 除了每次引起吼叫的触发器以外,作者还指出了几个可能引起吼叫的更深层原因。比如孤立无援、睡眠不足、没有自己的时间,还有较差的健康状况等等,这些都会让家长们变得特别烦躁,孩子们也就更容易成为出气筒。当然,吼叫可能也有历史背景。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通过观察父母来认识这个世界。如果父母经常吼叫,那你很可能会自然地朝你自己的孩子发脾气。 最后,作者还提出一种吼叫的原因,那就是父母和孩子间气质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气质,而且一个人的气质其实很难改变。当我们想让别人符合我们的期待时,这个期待很可能会很高很不切实际,而一旦对方达不到期待,我们就会感到失望。所以当父母知道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之后,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相应地调整期望,不要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要求。 四、不吼不叫的 ABCDE 法则和管教孩子的 4C 法则 1. ABCDE 法则 作者提出,如果感觉被孩子激怒,家长们可以尝试不吼不叫的 ABCDE 法则,也就是以下5个步骤: 第一步 Ask,自问。 要问问自己感觉如何,负面想法是什么,能不能自己改变这些负面的想法和情绪。 第二步 Breath,呼吸。 在问自己那些问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呼吸。从腹部开始,有意识地做3到5次缓慢轻松的呼吸,同时感知自己的身体,想象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氧气。 第三步 Calm yourself,平静自我。 用呼吸来平静自己的内心,用积极的想法代替自己消极负面的想法,让自己变得平静后再和孩子沟通。 第四步 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确定孩子的需要。 父母要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龄,反思一下对孩子是不是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想想孩子需要什么,是一个拥抱还是鼓励,再想想他的行为能告诉自己什么。 第五步 Empathize,同理心。 这要求父母换位思考,去尽量感受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感受。 2. 4C法则 管教的 4C 法则可以让家长们学会更好地日常管教孩子。 Communication 沟通 说的是家长需要和孩子有足够的沟通,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Choices 选择 如果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力,那他就没有理由去跺脚和哭闹,所以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选择,能减少吼叫和争执。 Consequences 结果 说的是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做错了事情,会有什么后果。孩子们必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家庭的规则才能建立起来。 Connection 连接 这说的是家长必须要和孩子保持连接。不管工作有多忙,父母们都必须固定抽出一对一的时间,专门陪陪孩子,和孩子交流。 五、让其他家人不吼叫的方法和吼叫后的补救方法 如果家长发现,照顾孩子的其他家人有吼叫的行为,家长就应该和这些人坦诚地交流,告诉他们吼叫的危害。不过要记住,在说这些事儿的时候,不要去责怪对方,因为大家可能都很爱孩子,只是方法理念不太一样而已。 如果家长一时没控制住,还是冲孩子叫了,那该怎么办呢?补救的方法就是真诚的道歉。一个真诚的道歉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有后悔的感情;其次,家长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最后,真诚的道歉还需要补救措施。这样家长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会努力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本书金句】 1. 父母的吼叫主要是想表达自己的愤怒,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们敢不听话,就会有严重的后果;相反地,如果你用另一种语气和孩子沟通,用书里的话来说,就是“慎重坚定地说话”,这才是让孩子听话的重要法宝。 2. 家庭中积累的愤怒情绪,对孩子整个青春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短期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3. 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通过观察父母来认识这个世界,如果父母经常吼叫,那你很可能会自然地朝你自己的孩子发脾气。 4. 本书作者曾发现,有的新生儿哭声轻柔、很容易安抚,而有的却总紧握小拳头扭来扭去、哭声特别大。这就表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天生就带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5. 可能有些家长愿意道歉,因为他们担心这会让自己丧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但是作者觉得,因为道歉需要力量和诚实,所以孩子一般会因为道歉而更加珍视和尊重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