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郜莹的文章《向"妈妈规矩"挑战》
在管教孩子上,丈夫经常对我"妈妈规矩"提出挑战,比如说让孩子吃零食、玩游戏机甚至带他们去逛网吧。
基于维护孩子健康的考量,和担心影响孩子正常饮食,我从不购买任何零食饮料给孩子吃;玩游戏机则是被我视为"只会弄坏眼睛"的有害娱乐;网吧更是被我归于"带坏孩子"的不良替场所。因此在发现丈夫居然趁着我不在家期间,带着孩子狂吃零食、饮料这些"禁品";另外不仅替他们买了游戏机,还有带他们去网吧"长见识",我简直气疯了,把丈夫骂得是狗血淋头。
丈夫面对狂怒的我,一句驳斥的话都没有说。直到晚上入了卧室只剩我俩独处时,我仍嘟嘟嚷嚷的继续数落着丈夫"带坏孩子"之举时,他突然问我:"记得大禹治水采疏导不围堵的故事吗?",还在气头上的我恶狠狠的斥责道:"不要岔开话题!"丈夫仍保持平静的态度说:"我讲的就是我对孩子吃零食玩游戏的看法,也要如大禹治水般要重疏导不围堵"
丈夫见我露出愿意"受教"的表情,就大着胆子继续发表他的高见:"你想想看,孩子平日不停从电视媒体和同学那里,听闻到那么多,看起来是如此好吃好玩的零食与电子游戏,会不心动想吃想玩吗?你能阻止得了他们不背着妳偷偷去尝试吗?而这种'地下活动',因增添孩子与妈妈'斗法'的刺激性,反而可能会让孩子更加沉迷。"
他认为,既然围堵不了零食与电子游戏对孩子的诱惑,那么不如让他们"地上化",在家长能监控的范围下,带着他们去做接触,反而能适时的给予他们一些正确的引导。
后来我将丈夫这个"大禹治水式"的"爸爸道理",和我的"妈妈规矩"结合成一个折中教导法,就是每个星期定个"零嘴日"与"玩游戏机日",日期和想吃甚么零嘴由孩子自己做决定,但买零嘴的价钱和打游戏的时间,却必须遵守我定下的规格。我在家时,一切遵行我这"领导"所定下的规则,我不在家的期间,我虽清楚孩子爸爸会对他们放松管教,但我就将其权当是让孩子"放暑假",让他们有机会去过些"不正常"的日子,来放松享受一下,那些只有孩子才得享的单纯幸福,大不了要花些时间替他们作"收心操"罢了。
记得自己在做孩子时,我的父亲也总是会避着母亲,让我们做些与"妈妈规矩"相悖的事,如放任我们去租看小人书(早年台湾对漫画书的称呼);放纵我们去跟军队大院里的男孩玩骑马打仗;带我们出去玩时,把用来买正餐的钱给我们买冰棍吃....爸爸对我们放松管教的事还真多,但我们好像不仅没有因此变得"没规矩",反而这些"坏了妈妈规矩"的事,成为我们在怀想童年往事时最温馨快乐的回忆。
相信你的儿时美好回忆中,一定也会有些爸爸带你干"坏"事的经验吧?而妳有因此而被带坏吗?
感谢你的收听,如果你想聆听更多的妈妈FM,可以微信搜索三优之家关注后收听妈妈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