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岭 那山  作者 依然

那岭 那山 作者 依然

2019-06-28    11'56''

主播: 新心民敏

95 1

介绍:
安徽总社 那岭,那山 作者:依然    一九七二年初春。清贫而浓郁的节日气息,还没有完全散去。我和村里另外两个年青人,接到通知到公社报到,参加辽西战备铁路会战。铁路从锦西通往喀左。        三月一日,由公社干部带队,连后勤人员,我们百十号人到铁岭集中。晚上乘坐闷罐火车出发。一夜颠波,次日清晨,在绥中火车站下车。这里盛产白梨,大家多少买了点白梨,乘上大卡车向山里开去。从马道岭开始,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而行。山高岭陡,曲曲折折何止十八盘。路很窄,一边是深深的山沟。下山时,遇到急转弯,真是惊出一身冷汗。       我们路过的山,光秃秃一片,连草也很少。中午,来到一个群山环抱的山村。这项工程,工期是两年,去年已干了一年。今年,我们是作为轮换工调来的。留守人员,已安排好食宿,我们五个人,被分到一户姓李的老乡家西屋住。他们称我们是"三线工"。        这里是凌峰公社,南汤大队,属喀左县。山多,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是贫困区。真是十里不同风,这里家家的东西屋都没有门,而是挂个帘子。有许多方言,如“夜个”意为“昨天”,“户黑”意为“晚上或者天黑了”,“老爷儿”是指“太阳”,等等。        这里真是石头的世界。每家石头砌的院墙,石头垒的房山。随处可见的石槽,石磨,石碾。每天的饭食,就是用碾子压碎的玉米碴熬粥喝,经年累月如此。只有在农忙时,或是逢年过节,才舍得吃干饭。村边上的杨树,枝叶茂盛时,人们把树叶撸下来,放到锅里煮。然后用笨重的大缸盆把它泡起来,泡去苦味,掺上玉米面熬粥喝,节省点粮食。        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只干着一件事,播撒贫穷的种子,收获贫穷的果实。他们的生活历程,只是从小院炕头,走向田间地头,简单而重复。很多人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或者说也没想过要走出大山。闭塞的交通,也闭塞了人们的心路。        我们在家乡,感到生活清苦。一年到头,吃不完的高梁米饭,玉米饼子,清汤寡水的白菜,萝卜,土豆,地瓜。只有过年能吃上几顿大米白面。到这一看,不知比他们好多少倍!那时,我们已穿上的确良衬衫,涤卡裤子。这里大多数人还是家织的土布衣裤,只有年青女人头上的花头巾,给这单调的山村,增添了些许靓丽的色彩。       我们的任务,是配合部队修筑路基。主要是打竖井,搞爆破,开山,穿洞。那时很少有大型施工机械,全靠铁锤,钢钎,打眼放炮,然后肩挑,车推搬运土石方。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吃在工地,晚上收工,统一把饭菜打回住处吃。有时,吃不完的饭菜就送给李大爷家,他们是千恩万谢呀!       随着工程进展,我们又 转到梅力营子乡弯店村施工。这里,距我们住处有七八里路,但这里已属建昌县界。有一次倒班,请假到县城转转。让我记忆最深的,是那里的染坊,生意兴隆。匹匹蓝地白花的家织布,让我们很新奇。         棉花收获了,李大娘和许多家庭主妇一样,点着昏暗的油灯,捻纱纺线。然后,在陈旧的织布机上编织土布。她们似乎在编织希望,在丈量着遥远的人生。那卡嚓卡嚓的织布声,在我听来,仿佛是无奈的叹息,吐露苦闷的心声。        经过几个月的苦干,我们分担的路段,路基已基本成形,其它单位的进度也差不多。八一建军节那天,我们全连人,坐在路基的坡上,由民兵团的记者给拍了照片,留下永久的记忆。那天,伙房也改善了生活。        饭后,我们十二个人组成的业余宣传队,到施工部队驻地搞联欢。战士们表演了富有时代特色的三句半,枪杆诗,队列歌曲,快板,语录歌等。我们表演了诗朗诵,小合唱,乐器合奏,笛子独奏,男女声独唱。会场气氛十分热烈温馨,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九月下旬,沿线陆续铺轨。我们开始搞护坡,或砸石子,供铺轨用。随着铺轨大军的奋战,几百公里的铺轨工程终于结束了。磨秃了多少钢钎,砸断了多少锤把,点燃了多少导火索,用肩挑,用车推,填满了多少沟壑,寒来暑往。风吹雨淋,终于要通车了!此时的心,激动无比。我们用老茧的双手,用青春汗水,甚至流血牺牲,勾勒了一幅人生的画作,尽管算不上精品,但却是真品,也足以快慰平生。       十一月中旬,全线通车庆典,在喀左县城举行,各单位派代表参加。沿线的老百姓,真像过年一样兴高彩烈。许多老人,别说火车,就连汽车也很少见。有的人家,从几十里外,赶着毛驴车,盖上厚厚的被子,把老人拉到现场,亲眼看看百年不遇的盛况。列车驶过,身后一片沸腾。人们看到了希望,几代人的情结呀,一旦解开,不知会延伸多长多远……       十一月二十三日,我们含泪告别了淳朴的众乡亲,依依不舍告别留下青春足迹,挥洒辛勤汗水的山山岭岭,告别奋战近一年的一方热土,踏上归程。说不完的话,流不干的泪,诉不完的情。        四十几年过去了,还常常想起那勤劳善良的乡亲,那充盈我生命的点点滴滴,难忘那山,那岭,那岁月的情…… 作者简介 王弘岩 依然,沈阳人。热爱生活,爱好文学。蜗步而行,拙笔抒声。 11诚邀新心民敏老师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