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氛围与心境
文/吕云兰
“过年”我们指的是过春节。过年的心境也难以表述,谈不上喜欢或者厌恶,只不过是淡淡的一个时间节点而已。小时候盼过年,掰着指头数日子,但年总是姗姗来迟,做梦都在过年,一串串过年的梦景,挥之不去。
家在农村,那个年代大家生活都比较艰难,但是过年也是有些讲究的。
在我的记忆里,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很丰盛的,而且有家乡风味儿吃年夜饭的规矩也很多。大年三十日,一早要烧好一大锅的饭,用一种篾做的梢衣(谐音)装着,好像要吃好几天的,哪一天日子好,哪一天才烧饭,这叫做开米缸。也就是图个吉利。早上要祈年,八仙桌抬到屋外,挂上猪头,鸡等,将那梢衣的饭放在八仙桌上,饭上面还要放红红的一个大桔子,以求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谢完天地,再将猪头猪脚放到锅里去煮。掰猪头肉是很味道的,这个时候没有限量,能吃多少尽管吃,用盐淹过的猪头肉,香香的,将我们的肚子吃的撑撑的。家里除了贴对联外,还要将谷仓,牛栏,猪栏,厨柜,米缸,水缸,甚至劳动工具锄头、扁担都要贴上红纸,求个红头。书读到高年级了,我就学着在红纸上写字。毛笔字歪歪扭扭,但意思表达清清楚楚了,比如五谷丰登是贴在谷仓上的,六畜兴旺是贴在猪栏、牛栏的,五味调和是贴在厨柜上的。
正式的年夜饭开始,一大桌子菜很丰盛。有两样菜是不能少的,一个是炒年糕,意味着一年比一年高,还有一个菜是鱼,年年有余。大年三十这一天是只要是端上来的菜,都可以享用,可是大年初一开始就有规矩了。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出门做客,鸡肉,大块肉是不能吃的,放着待客用的。年夜饭前,父母首先要宣布,从今天开始过年,是要讲好话的,不可胡言乱语的。最忌讳的“死”字是绝对不能提的。这是为了图个吉利。如果真的不注意,偶尔失言,那也是有办法的。一次,我家童养媳嫂子,比我只大2岁,比我哥小2岁,当时我们都是不到10岁的人。她说我哥的衣服穿起来不好看,说“死相”死了,连用了2个死字,妈妈就叫哥哥拿了张草纸,在嫂子的嘴巴上揩一下,也只当刚才讲的话,是放屁而已,这样闹腾,令人啼笑皆非,我们觉得很好玩,巴不得有人讲错话,我们可以拿草纸玩一番,大家好好开心。还有当时家里有跳蚤,年初一早上起来,你起来就起来,不能讲爬起来之类的话,如果讲了起来之类的话,来年的跳蚤会爬起来,会很多。如果讲错了,就要补一句“睡下”,这样跳蚤就不会很多。我和弟弟早上故意在被窝里玩“起来,睡下,起来,睡下”的游戏,也很开心,管它跳蚤多少。
小时候,过年守岁我觉得是比较煎熬的。妈妈说,不要睡去,还要吃夜宵,还要分压岁钱!吃夜宵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听到分压岁钱,像是打了鸡血针一样,精神起来了。妈妈拿了一角钱,给我看一下,压在我头枕着的草席下面。年初一压岁钱早已不翼而飞,去问妈妈,妈妈说:“可能是被老鼠叼走啰。”最终大家的压岁钱都被老鼠叼走了。小不点的似懂非懂,大一点的心知肚明,大家都哈哈大笑。现在孙女每年收进上万元的压岁钱,也是跟我们一模一样,由父母管理着压岁钱。这样说来,以前的一角跟现在的一万元,本来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差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啊,旧的已经逝去,新的业已到来,我们不要感慨过去的岁月,更愿意今后的年过得有滋有味,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