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享过一篇让孩子自主进食的文章,有一位妈妈给我留言说:“如果我让孩子自己吃饭,他就喜欢边吃边说,说很多话,说得非常大声,常常耽误吃饭,所以我没办法啊,只能喂。”我当时第一反应就问:“你和家里人是不是也喜欢边吃饭边大声说话啊?” 那位妈妈后来回复我:“你太神了,我老公和我公公的确喜欢在餐桌上侃大山。我要去和他们说说,谢谢你提醒了我。”

前几天,我又去参观了一家曼哈顿的幼儿园,其中一个班级尽管才十几个孩子,却感觉乱糟糟的,很多孩子都在大叫。老师试图要制止孩子们的大声喧哗,也在扯着嗓子大声喊:“轻一点,小声说话!”
我的一位年长的朋友,她的儿子已经20岁了。她曾和我说,他儿子可以被评价为成绩一般、体育一般、社交一般,但唯独不能被评价为“没有教养”。因为这个评价会让她非常难过,这无疑是对她十几年养育的否定。家庭教育唯一可以影响孩子的就是教养。
教养是个很大的词,但它体现的却是日常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首先从规则开始。这也是为什么我总能听到很多妈妈抱怨:“我给孩子定了规则了,但没用,她不听,我凶她也没用。”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感到十分无力的地方吧,“我知道需要让孩子有教养、守规则,但孩子为什么总是不遵守呢?”
想解决这个困惑,我们需要先了解规则是什么?规则是全体人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很简单的一个解释,如果我们仔细去品味的话,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全体人、共同遵守。
恰恰很多时候,父母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的“法官”,变成了高高在上的规则制定者,而不是平等的共同遵守者。
这就有了开头两则故事里的家长和老师。我们知道餐桌礼仪的规则是“吃饭不大声说话”,于是我们要求孩子这样做,但父母们侃大山却是可以的;我们知道教室课堂纪律的规则是“不大声喧哗”,于是我们要求孩子这样做,但老师在制止孩子这个行为就是在“大声喧哗”。
孩子遵守规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两个层面:第一步是认识规则,第二步是建立规则意识。可惜的是,很多家庭教育都停留在了认识规则最浅层的表面,孩子不遵守规则自然一点不奇怪。

“认识规则”,不难理解,要想让孩子遵守规则,首先要让孩子明白有哪些规则,规则的内容是什么。
但只停留在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全体人共同遵守每一条规则时,规则才能成为真正的规则,孩子通过父母遵守规则的行为来理解规则的含义,这才是孩子认识规则的第一步,绝对不是教条式地讲道理就可以达到的。
2岁前的小D是不允许看电视的,这是我给她制定的规则,更是我们全家的规则。于是,我们把卧室里的电视拿走了,只要小D在客厅里活动,这段时间,我们全家都不会打开电视。
光做到以上这些远远不够,关键是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养成尊重规则的意愿和习惯,这才是真正的内化规则。很多成人自己的规则意识本身就不强,常常需要一个外在约束力。比如出门吃饭会注意餐桌礼仪,在家就随便得很。
但孩子的认知没有成熟到可以去体会“家里”和“外面”的细微差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能看到,在公共场所,家长对于各种“熊孩子”的行为教训了似乎也不管用。
这样情况下的“教训”只不过是父母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好像是在告诉我们旁观者:“你看,不是我没有教养,也不是我不管教孩子,是我的孩子太顽劣,说不听啊。”
而真相常常是,父母本身就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则界定,当环境改变后,他们意识到了外在的约束力,才开始遵守规则,并且想当然地将这个新的规则强加于孩子。但孩子从未认识这些规则,更加没有练习过这些规则,他们自然就不会遵守规则。
成人是孩子成长的软环境,只有当我们自己时刻清晰规则、遵守规则并且有规则意识时,我们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规则,让孩子真正遵守规则。
小D1岁左右时,一不顺心就大喊大叫。在家在餐厅在超市,只要不开心了就扯着嗓子大叫。一开始我一直“猜猜猜”,变着法子给她各种东西却始终无法满足她。那段时间很崩溃的,有时实在忍不住了,我在家也对着她一顿尖叫。

直到有一天,我发泄完了,告诉自己不能让这个状况失控了。我开始反思,意识到如果“希望小D不叫”,那我需要先向她展示“好好说话”是怎么样的。
于是,她每次尖叫,我就会提醒自己语气要更加温柔,我会蹲下来,握住她的手或者抱着她,告诉她:“大叫妈妈不知道你要什么,你需要用语言或者手势告诉我你要什么。”一开始,我教她如何指向自己要的东西,教她说特别简单的发音。
小D大叫的情况当然还是继续着,但我每次都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她在家大叫,我这么对待;出门大叫,我还是这么对待。慢慢地,我发现她尽管还是大叫,但已经开始学会用动作和语言表达了;再慢慢地,我发现她不再大叫了。
这个过程很长,但这就是孩子内化规则的过程。当我第一次不再凶她,不再和她一起大叫,而是告诉她该怎么做时,我就是在引进规则。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认识规则。
孩子对于规则的认知是有个过程的,认识规则后,他们需要使用规则、反复练习、最终内化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现在,每次给小D制定规则时,我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个规则我们自己在遵守吗?
这点我和老公一致明确,这个规则是全家的,而不是针对小D的。
2、这个规则是我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在遵守的吗?
这提醒我们建立规则意识,随时随地言传身教。
3、如果以上两点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我要要求小D呢?
这帮助我精简了很多规则,抓大放小,也就是我常说的“规则之内给予最大的自由”。而最关键的是,我们也借着这个机会“和孩子一起慢慢变好”。

现在,每当小D“熊”的时候,我就会提醒自己三件事:
1、这个规则是不是全家的,我有没有明确地告诉过她?如果没有,那我要做的是帮助她认识规则,建立规则意识;
2、如果已经告诉过了,那就说明她现在正在练习使用规则,只不过行为还没有成熟;
3、孩子内化规则的过程中,要“对事不对人”。一味地说“你怎么这么不乖不听话”,并不能帮助孩子明白规则是什么,只有不断地提醒她“规则是什么,她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规则。
“言传身教”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只有当我们可以时刻有这个觉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法官”,真正做到规则清明,才能让规则真正落实到孩子身上。
“教养”这两个字太大了,先从全家每天都能共同遵守规则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