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失去了自己的家。她曾经有过爸爸妈妈,有过完美的幸福生活,可如今她失去了一切。
这个孤僻的小孩,无法融入孤儿院的生活。你尽可以问,别的小孩都很快乐地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为什么她不能?
一是她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痛,始终忘不了牵着她的那两只温暖的大手。
二是她在孤儿院显然被忽视。去动物园的路上,没人拉她的手,不然她不会单独一人被落在动物园。当大巴车开走的一刹那,没人意识到她的存在。那时,没有一个孩子说“请等一等,坐在我旁边的某某没有来”,老师也没有说“请等一等,我发现某某不在孩子中间”。2
感情的付出往往是相互的,一个不爱她的地方,她也不爱。
她很清楚,孤儿院不是家。
然而,动物园是。
为什么?因为孤儿院里没有爸爸妈妈,而动物园里,长颈鹿有爸爸妈妈,小象有爸爸妈妈……有爸爸妈妈的地方,就是家。动物园是长颈鹿的家,是小象的家,为什么就不能是小女孩的家?
一开始她并没有完全放开自己。她像在孤儿院里一样,抱住自己瘦小的膝盖,孤独地坐着。是动物们主动围了上来。3
对待这个新来的成员,动物们显然比人类更单纯,也更开放、更友善。它们绝不心怀好奇却又不肯靠近、扭扭捏捏、比长比短。它们没有狭隘的小团体。它们又惊又喜地把她围在中间,仔细琢磨,认真欣赏,毫不掩饰自己的关心。它们已经习惯了彼此间的各不相同。再来一个人类的孩子,也不过是再多一个同伴而已。
它们肯定在想:哎呀,来了一个人类的小孩,多好玩啊!
这种友善的气息同样在相互感染,因此当小象用鼻子将小女孩卷起来时,她笑得咧开了嘴。
她很快就和动物们玩在一起。她的状态和在孤儿院时出现了鲜明的反差:在孤儿院,她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缩成一个核桃;可是在动物园,她却完全地放开自己、敞开自己,开成了一朵花。她甚至躺卧在老虎妈妈的怀里,和小老虎们一起甜甜地睡着了。4
“家”和“集体”有着本质的区别。“集体”是一个需要你时刻警惕他人、收敛自己、防线很高而容忍度很小的地方,你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掌握分寸,小心翼翼。而“家”呢,是可以彻底放松的地方,是一个不设防线的地方,是你可以胡闹搞怪也还能被无限包容的地方。
人对“家”的渴求,源于对爱的渴求,对释放情怀的渴求。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必须的。如果孩子的心灵没有足够的撒野和憩息的空间,那么这样的成长就是一场摧毁性的灾难。
所以,小女孩被发现的时候,浑身脏兮兮,鞋子也不见了。因为她在动物园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在家里的自由。
结尾的转折是很高明的——动物园的管理员夫妇领养了她。
皆大欢喜。小女孩终于有了一个新的家庭,有了父母、朋友和真正喜欢的生活。让我们为她、也为这本给孤独者带来心灵慰藉的图画书鼓个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