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宰相司马光,在朝反对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死后赠“温国公”,谥号“文正”,著有《资治通鉴》。司马光在当宰相期间,勤政爱民,以身徇国,由于过度劳累,已疾病缠身。而当时王安石立下的青苗、免役、将官等恶法,尚未废除,西夏也尚未投降,司马光经常感叹地说:“这四害不除,我死不瞑目。”前来探病的客人,看到他的身体日渐消瘦,非常担忧,就引用诸葛孔明“食少事赛,命不长久”的前例,提展司马老要注意身体。司马光则回答说“生死有命,无需挂虑。”于是,更加认真地处理公务。后来病入膏肓,昏迷不省人事,但连梦中所讲的话,都是有关朝廷天下的大事。
唐朝的魏征,有胆识,有谋略,善于让皇上回心转意。事情无论大小,只要皇上做得不对,一定不怕冒犯圣颜,苦苦劝谏。即使皇上非常生气,也不停止。皇上曾经得到一只可爱的鹞(yao)子,常将它立在自己的臂膀上玩。有一次,看到魏征走过来,皇上赶紧把鸽子藏在怀里。这一切,魏征早就看在眼里,所以,上奏时故意拖延时间,结果,鹞子竟死在皇上的怀里。
文德皇后死后,皇上思念不已,就在花园中建造层楼,用以眺望埋葬皇后的昭陵。有一次,皇上请魏征一同登上层楼,眺望昭陵。魏征仔细看了半天,说:“老臣老眼昏花,看不见。”皇上就指给他看,魏征说:“臣以为陛下要看祖宗的献陵。若是皇后的昭陵,臣早就看到了。”皇上听了,惭愧得流泪,于是,命人拆掉了层楼。魏征劝皇上停止发展军事,加强文化教育,这样既安定了中原地区,四方的夷人自然也会归顺臣服。皇上采用了他的建议,后来,***的颉利可汗降服于朝廷,被皇上封为右卫大将军。当时的民风也变得非常淳朴,可以夜不闭户,出外旅行不带干粮。这些都是魏征的功劳。魏征身为唐朝的一代名臣,首次被封为“郑国公”,他的第五代子孙魏謩(mo),也当上了宰相。
历观古今,为人臣子因尽忠报国而获善报的,不胜枚举。至于有的臣子大节不夺(【注1】),见危授命( 【注2】),却命运坎坷,抱恨千古,似乎上天对他们的回报不公平。殊不知,这些人在世的时候享有盛名,过世以后受万民跪拜,上天对他们这样的回报,比那些身受富贵安乐之人,高出何止百倍!而祸国殃民之人,天报之惨,更不必说了。现在暂且不说忠不忠的报应如何,就看那些庸庸碌碌的当官人,平时不肯为百姓着想,也都没有什么好结局。可见“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公务人员必定辜负不得这个“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