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忤逆不孝,便是禽兽,必遭天报。尤其是对待老、病、鳏寡(鰥guan寡:丧偶)、贫穷这四种情况的父母,不孝之罪特重。其实,孝心人人都有,只消一唤便醒,若将二十四孝的故事,提点提点,人的孝心便出来了。老人之所以让子孙厌弃的原因有几种:一、迂阔。也就是衣冠穿着不合时宜。这时候,做小辈的当想,老人不会久住世间,其穿着也有古雅风趣的一面,倒是令人爱惜。二、惜财。也就是精打细算,禁止子孙滥用钱财。这时候,做小辈的当想,老人辛苦一辈子是为了谁?平时省吃俭用,是为了给谁多留下一点家产。三、尪(wang)弱。也就是起居不便,要人搀扶。这时候,做小辈的当想,“十月怀胎娘辛苦,三年怀抱母心勤”,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注3】)。养儿为了防老,现在正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时候,应该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四、昏耄(mao) 。也就是话多罗唆,耳朵重听,反应迟钝。这时候,做小辈的当想,自己刚刚出生的时候,什么也不懂,也不会说话,是谁陪着我们一起玩耍,度过欢乐的时光。五、偏爱。子孙成群,难免会对其中最小的过分偏爱。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子孙当想,即使僮仆也应该加以爱护,何况是自己的兄弟姊妹?倘若于上述几种原因,对老人生厌弃心,则已进入不孝的行列而不自知,应当赶紧反省。
为人子女,小不孝之所以养成的原因有四种:第一,骄宠;第二,陋习;第三,放纵逸乐;第四,忘恩记怨。大不孝之所以养成的原因也有四种:第一,贪财;第二,恋妻子;第三,嫖荡;第四,争妒。
宋朝的韩魏公说:“父慈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独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此古今所以称大舜也。”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父母若是不仁慈,做子女的,要比平常人的子女,加倍谦逊,加倍谨慎,以承欢父母。父母有了过失,应当委婉地加以劝谏,尽量为其掩盖。若一意地只见父母的不是,心中就会充满火气,到最后,势必会做出超越常规的事情。恐怕到那时,父母的过失小,而子女不孝的罪过反而大,最终必定难逃鬼神的谴责。
尽孝应以及时为贵,切莫有“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生身父母,已到晚年,岁月像水一样不停地流去,万一不在了,就再也无法报答父母了。到那时,上天入地寻找父母无门,只得徒然对着美味佳肴流泪,悲叹父母不能享用,因而遗恨终身。所以,每日间常思父母的恩德无穷,而父母又不能常住世间,则孝心自然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