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我们都是负重奔跑的行者
文:兰因
在人生路上有无数个人生垭口处面临的选择却无时不提醒着我们,我们一直在路上。
一、父亲去世
父亲的葬礼就是一个男孩的成人礼。古语说,女人阁前从父,父丧从兄,出嫁后从夫,丧夫从子,可见,男人一个家庭里是起主导地位的,当一个孩子站在他父亲的葬礼上时,那一刻,他就从父辈手里接过了守护家的使命。
多年前看孙红雷的一个专访,孙红雷在拍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时,有这样一段戏, 开始,孙红雷是这么演的:
冬天,整个世界都是苍茫茫的一片,父亲去世,生子(孙红雷饰)从城市回来奔丧,当坐在寒冷的天地间的母亲看见儿子回来时,说,生子(孙红雷饰),你的父亲没了,再也见不着你的父亲了。生子立即大哭起来。
这时,张艺谋对孙红雷说:“你完全不对了,你就不会表演。”孙红雷说:“一个孩子父亲没了,见到雪地里泣不成声的母亲,不哭还能怎么着?”当时已经48岁的张艺谋依然是位对生活有思考和理解成熟男人,他说:“生子是村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到城里中学做了老师,他是全村人的骄傲.现在,父亲没了,生子回来看到了母亲在院子里冻着,一个男子汉,全村人都在看着他…”
于是,接下来就有了电影里的片段,生子用他的臂膀揽起母亲,他丝毫不带哭腔地说,妈,天这么冷,咱回家去吧,说着话把母亲揽回了家。
在这部戏里,生子的不哭反而比孙红雷理解的悲痛更有力量,父亲不在了,生子要替父亲守护这个家。如此一个男人对家对爱的担当立体的呈现在了胶片上,也印证了后来孙红雷所说的,这段戏的表演影响了他的表演,成就了他的今天。
当伤痛不期而遇时,哭是真性情,是青涩,不哭是成熟.从青涩到成熟,这期间有孤独,有委屈,有伤痛,但对于男人来说,是淬炼。
二、结婚成家
朋友是单亲家庭,和母亲,弟弟相依为命。上高三那年,村里的同龄人几乎都开始相亲、结婚,眼看马上要高考,朋友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的意外的决定,平静的弃学回家,通过相亲,和同村的一个男生结婚。所有人都为她不上学而感到惋惜,以她的聪慧和成绩成绩和,考上重点,出人头地根本就不是问题。
婚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小日子虽平淡倒也幸福美满,一次机会和朋友聊天,我问她,当初怎么就突然不上学了,且不说成绩,你怎么就义无反顾的选择结婚生子,过起了居家小女人的生活?
朋友淡然的笑了笑说,“我弟比我小一岁,他把上高中的机会让给了我,我不能再自私的只顾自己求学出头,把家的责任都推给弟弟,甚至耽误我弟结婚。我之所以选择不嫁到外村,就是想守护我的母亲,我在父亲的坟前发誓,我会替他守护他的女人”。
当面对抉择时,责任比面包重要,担当比爱情重要,守护陪伴胜过所有华丽的词藻。一生一世太过漫长却又不堪一击,有些可以重来,但有些确实不可弥补。光阴可以蹉跎,可和父母的缘分却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三、奋斗创业
事业对于许多男人来说意味着一切,事业上的成就对于男人来说是立世的根本,是男人一生的追求。男人甚至于通过事业来证明自己生存的价值。
可现实总是现实,不是总有些事情是不尽如人意,当一个男人无所依靠,白手起家创业奋斗时,在我看来不亚于“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壮烈,虽然说奋斗是必须的,创业是看机遇的,可是努力相对应的不一定就是成功,不劳而获的事儿几乎不存在。但拼爹是真的存在的。
同事D,无祖辈荫蔽,无意外横财,无万贯丈母娘,但这毫不影响D的士气,并把妻子儿子的幸福作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次聚会,酒过三巡,D微醉,我代驾送他回家,或许是压抑太久,也可能是酒后吐真言,车里D嗷嗷痛哭,其言中自然是各种不容易,但D的一句话大概诉说了大部分男人的心声:“我是个男人,我就必须承担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给我的家人以安全感和幸福感是我的责任,为了我的承诺不至于变成一纸空谈,我必须奋斗,可能我给的不是最好的,但是,是我可以给的全部。除此,我别无选择。
有人说男人就像瓷器,虽有钢铁的硬度,却易碎。可是,当他为了他守护的一方家园时却无所畏惧。
四、生死离别
同事G今年35岁,刚提主任,女儿乖巧,夫妻融洽,每次公司聚餐,她们一家三口都是以亲子装出席,真是羡煞旁人。当得知G罹患癌症的消息后,整个预算室的人唏嘘不已,纷纷感慨生命无常。谁知第二天G照常上班,看着神采奕奕的G,根本想象不到一个癌症患者有这种状态,一身得体的职业套裙,长发轻轻挽在而后,整个人清爽干练,一个实习的小姑娘甚至于抽泣起来,想着大概是以为G混光返照吧。
午餐,我和G在一个桌子上,一个水煮蛋,一杯柠檬水,一份盖浇饭,看着有滋有味地吃放的G我却如同嚼蜡,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甚至于心里害怕,这会不会是她最后一餐?
饭后,G约我到茶亭坐,一杯咖啡后,G说,“当我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我觉得天不是天,地不是地,心一下抽空,晚上睡觉,感觉自己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撕扯,我开始恐惧死亡,甚至觉着下一秒我就会死掉。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的女儿眼睛充满了恐惧和慌张,我才发现我的恐惧,在爱我的人眼里被放大了百倍万倍,我对于她来说举足轻重,但 如果死亡不可避免,我想尽我最大的能力,让我的女儿用健康的心态面对离别,学会独立。如果我消极的状态给她带去对生死的恐惧和阴影,那将是我这辈子的遗憾。”
当我们畅谈生死是都是大义凛然的样子,可当死亡赤裸裸的呈在我们面前,或许恐惧和慌张主宰了我们的意志,却不曾想到我们对离去的恐惧在那些挚爱我们的人的眼里,被放大了无数倍,人生本就是不断的放下,然而最让人遗憾的是,我们却没来得及好好道别。
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