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中国文学史13 张九龄、孟浩然、王维
原创 2017-09-09 秋色连波 秋色连波
明朝文学家胡应麟在《诗薮(sǒu)》中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澹(dàn)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澹,而益以风神者也。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曾经用孟浩然为荆州府的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
张九龄流传最广的诗应是:《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关于海上明月,初唐张若虚有《春江花月夜》,首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他是唐代的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前的年代,谢灵运以山水著名,陶渊明开田园之派。至孟浩然、王维将两者合而为一。但孟浩然的隐逸与陶渊明不同,他不能入仕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受过足够的修辞训练以完成占科举考试一半分量的赋作。虽然彼时科举制度已经打破了只有贵族才能做官的藩篱,但实际上隐形的条件仍在。
孟浩然的诗与盛唐大多数诗人的风格都不同,仿佛隔绝于当时蓬勃激昂的局面之外,过着一种白描般的生活。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与孟浩然不同,王维出身于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少时即有才名。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他高材多艺:精通音律,擅长书法,至于绘画----他的画被钱钟书称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苏轼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他于各种诗体更是无所不长,尤以五言为佳,被称为“五言宗匠”。(对应“七绝圣手”王昌龄)。他与孟浩然一同被归于山水田园派的诗人,但就艺术成就而言,远高于孟,在当时即被赞为“诗名冠代”。
年十七时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被《诗薮》评为唐绝句之冠的《渭城曲》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因为笃信佛教,王维的诗中常带有禅意。《诗薮》中云:“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他的边塞诗亦非常出色。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段,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有详细诠释。详见附录。
王维的名诗太多,难以尽录。朴素如《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豪迈如《陇西行》:“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又如《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精炼紧凑,令读者身临其境。“五言宗匠”不负盛名!
附录:《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节选: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