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_4孔子、《论语》和《春秋》

写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_4孔子、《论语》和《春秋》

2017-11-09    09'37''

主播: 缨语频道

18 0

介绍:
写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 4 孔子、《论语》和《春秋》 原创 2017-07-26 秋色连波 秋色连波 小升初、中考适用 下划线为考点须背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之所以标注出生卒年月,是因为由于孔子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他的诞辰往往有纪念活动。近年有人建议将教师节更至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 孔子在后世被称为“天纵之圣”“万世师表”。然而在当时,他周游列国,宣传“礼”和“仁”,却未得到认可,甚至可以说到处碰壁,一生颠沛流离。除了在鲁国做过司寇,主要以讲学授徒为主。 孔子的学说,在后世得以流传,地位节节上升,有两个节点:一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是宋朝朱熹,创建理学,辑定四书,作《四书集注》,此书后成为元明清的科举考试教材。 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从古至今无出其右。他奉行“有教无类”,传说门下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论语》中的记录,充分展现了他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其语言简洁,深入浅出,值得一读再读。 在此仅记录常考点如下: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政第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里仁第四: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公冶长第五 子贡问曰:孔文子 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第六 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第七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罕第九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路第十三 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据传宋初宰相赵普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与朱熹赞颂孔子的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都是对孔子的溢美之词。然而,孔子修订的《春秋》却真的曾被用来处理国家统治的各种问题。 《春秋》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这部书也命名了一个时代:春秋时代。顺便说一下,战国时代出自于《战国策》。 除此,春秋至少还有三种用法。一是指代一年,如“虚度四十春秋”;二是指编年纪事的史书;三指在《春秋》书中使用的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春秋》的记录极简洁,格式严谨,一般为:何年、何月、何日、何地、何人、发生何事、结果如何。 虽然如此,孔子编撰《春秋》被孟子认为是对世道混乱的回应,简短的描写被认为蕴涵深刻的含义,即所谓“微言大义”。这种“春秋笔法”在之后的许多经典作品中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在阅读理解中问某某句话“作者想表达什么”仍为经典考题。 为了诠释《春秋》,西汉时期出现了《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左氏春秋传》,被称为春秋三传。 前两者纯用义理来解释《春秋》,后者相传为左丘明所编,实际上是一部可以独立的史书。 在春秋战国时代,大多数的作品都并未成书。竹简沉重,帛又太贵。经典传承首选的技巧是记忆(这也可能是中国教育强调背诵的根源吧),几乎所有现存的当时的经典作品都有口传加书写,长期的编纂过程,也都经过汉代宫廷学者的修订。 汉代,蔡伦改造了造纸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缨语频道注释: 1、子曰:由,诲汝(音“辱”)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音“智”)也。 2、子曰:知(音“至”)者乐(音“药”)水,仁者乐(药)山;知(至)者动,仁者静;知(至)者乐,仁者寿。 3、子曰:默而识(音“至”)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音“七七”)。 5、子夏为苣(局)父(服)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地表 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传注《春秋》的有5传。后来《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亡佚,只有《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流传至今,被称为“《春秋》三传”。 7、《论语》朗读文字的读音参考白云出岫(喜马拉雅FM) 8、本文无法编辑,无法显示下划线。请听者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