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 5 诸子散文
原创 2017-07-28 秋色连波
小升初、中考适用
下划线为考点须背诵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据《汉书·艺文志》载,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家十家。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主张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两人并称老庄。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在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文学性最强。孟子其人性格尖锐,好辩而善辩,文章气势磅礴,将理性和感性完美融合。唐宋散文家之中颇多人受孟子影响。《庄子》则充满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词汇丰富,句式富有变化,极具表现力。这种风格在李白、苏轼、辛弃疾的诗词均有所体现。《墨子》是论说文的鼻祖,特点是语言简洁,逻辑严密。大体遵循提出问题、加以分析、概括总结的三段结构,这至今仍是议论文的基本写法。
如果在诸子散文中寻找共同特点,大概就是“寓言”的运用。
寓言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刻。很多寓言故事日后都被浓缩成了成语,例如:
揠苗助长《孟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翻译如下:宋国有个人担心苗不长就把它们往上拔,疲惫不堪但非常满足的回家,跟人说:今可累死了,我帮小苗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到田里看,苗都枯萎了。
矛与盾 (自相矛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如下:楚国有人卖矛和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呀,什么也戳不穿。又夸自己的矛:我的矛锋利得呀,什么都戳得穿。有人就说啦:那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就没话讲了。永戳不破的盾和戳无不破的矛,不能同时存在。
守株待兔 《韩非子》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如下:宋国有个农夫,田里有棵树,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树上,脖子撞断了死掉了。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旁,希望再得一只。兔子没等到,却被整个国家的人嘲笑。
(注:耒是汉字的部首之一,从耒的字,如耕耘,常与农具或农活有关。)
望洋兴叹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如下:秋天到了,无数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河面宽阔,两岸之间连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于是河伯洋洋得意,以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自己这儿了。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于是河伯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感慨地说:“俗话说:'懂一点点道理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且我曾经听说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我如果没到您的面前来那就糟糕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耻笑。”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买椟还珠》、《愚公移山》、《庖丁解牛》、《五十步笑百步》……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出自诸子散文。了解了这些,是不是对看似复杂难懂的古文,也有了一些亲切呢?
《孟子》中名篇还有《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如下: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拥有,舍弃鱼而取熊掌。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拥有,舍弃生命而取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如下: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形容憔悴,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顺利,以这些经历让他的内心警觉性格坚定,增加他的才能。
人有机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多多,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如果在内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外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会导致灭亡。
因此,忧虑困难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走向灭亡。
《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名句有《秋水》中的“子非鱼、安之鱼之乐?(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不快乐?)”,及《齐物论》庄周梦蝶的故事中,“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不知道是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荀子》中的名篇是《劝学》。
《劝学》节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如下: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活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备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就连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被雕穿。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啰嗦几句:孩子初学古文,不必拘泥于一字一句,是虚是实、是倒装是省略。多读多背,重在理解其意。
缨语频道注释:
1.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音“轧”)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音“于)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音“稿)矣。
2. 矛与盾 (自相矛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音“玉)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音“服)能应也。夫(音“服)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守株待兔 《韩非子》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音“磊)而守株,冀(挤)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音“静)流之大,两矣(音“四)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音“几)。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音“服)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音“服)信;今我睹子之难(音“男)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音“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音“交)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音“找)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音“学)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音“必”)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朗读参考白云出岫(喜马拉雅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