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6 屈原与楚辞
原创 2017-07-31 秋色连波
小升初、中考适用
下划线为考点须背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名平,字原。主要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是楚辞中的代表。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是第一个诗人。在此之前,诗歌基本上是群众创作,很难确认具体的创作者。而屈原通过他的作品,展现了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形象。
《诗经》和屈原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两座高峰、两个源头。《诗经》以《国风》为代表作,屈原以《离骚》为代表作,“风”和“骚”便成了文学、文采的代称。清·赵翼《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得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另有成语“独领风骚”,形容超群出众,无人能比。
《诗经》中普遍采用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和《离骚》中的浪漫主义写作手法,成为后世写作的两大主流。
屈原开创的“楚辞体诗歌”,脱胎于楚地民歌。例如这首“孺子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翻译如下:沧浪江的水清澈,可以洗我的发带;沧浪江的水浑浊,可以洗我的脚。
这种每隔一句末尾,用助词“兮”的写法,正是之后的楚辞体的突出特点。
屈原的名句有出自《离骚》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长的叹息一声,眼泪流下来,哀叹人民的生活多么艰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出自《渔父》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世上的人都是污浊的,惟独我清清白白;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屈原的作品中,大量采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比兴,正如汉王逸《离骚》序中所也():“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这种“寄情于物,托物反讽”在后世成为常用的写作手法,各类物品花草也被赋予了相对固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皆为清雅淡泊,用于比喻高风亮节。
梅花突出“傲骨”。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兰花突出“幽远”。明张羽《咏兰花》“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竹子突出“刚毅”。宋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菊花象征“坚贞”。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除此之外:
有北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烦)。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于)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慢)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明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岁寒三友“松、竹、梅”中的松也象征坚贞不屈。唐李白的《南轩松》:“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以春蚕、蜡烛代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种“以景寄情、托物言志”的写法,在写记叙文中,是常用的手法。
初学作文,写人或写事,都容易写成流水账,缺乏中心和主题。要知道,文章写人的核心在于写“情”,叙事的核心在于讲“理”。
具体来讲,就是描写人物,音容笑貌之外,写他所做的事,最后要落笔到感情之上,亲情、恩情、友情,文章才能打动人。叙事的时候,来龙去脉之外,从这件事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感悟,文章才有意义。情与理,是文章的根本。
回到屈原。屈原虽心怀救国之心,无奈被奸人离间,被楚王放逐,无报国之路。眼看国之将亡,他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自尽。相传民众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划船擂鼓以驱赶鱼群,投饭团来喂饱鱼群,倒雄黄酒以灌醉鱼群。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就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缨语频道注释:
1、正如汉王逸《离骚》序中所也(此处是否为“写”?):“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音“辟)谕(音“玉)。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音“缠)佞(ning去声),灵修美人以媲(音“辟)于君,宓(音“密)妃佚(音“裔)女以譬贤臣,虬(音“求)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2、现存此诗版本较多,以下摘录三个版本
版本一、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版本二、《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中还有一个版本现被编入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第148页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版本三、还有一个版本在《必备古诗词八十首》里是这样的:“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