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慈“Bright Star”一段话把心听碎14次 | 最美英文诗篇NO. 19

济慈“Bright Star”一段话把心听碎14次 | 最美英文诗篇NO. 19

2017-11-01    01'46''

主播: 麦格兰岛

285 6

介绍:
微信公众号:麦格兰岛 Explore all the fun about English! 最美英文诗篇NO.19 Bright Star 灿烂的星 作  者:[英]John Keats(济慈) 中文译者:查良铮(穆旦) 朗 读 者:[澳]Abbie Cornish Bright star, would I were steadfast as thou art— Not in lone splendour hung aloft the night, And watching, with eternal lids apart, Like nature’s patient sleepless Eremite, The moving waters at their priestlike task Of pure ablution round earth’s human shores, Or gazing on the new soft fallen mask Of snow upon the mountains and the moors— No—yet still steadfast, still unchangeable, Pillow’d upon my fair love’s ripening breast, To feel for ever its soft fall and swell, Awake for ever in a sweet unrest, Still, still to hear her tender-taken breath, And so live ever—or else swoon to death. 灿烂的星!我祈求像你那样坚定——  但我不愿意高悬夜空,独自 辉映,并且永恒地睁着眼睛, 像自然间耐心的、不眠的隐士, 不断望着海滔,那大地的神父, 用圣水冲洗人所卜居的岸沿, 或者注视飘飞的白雪,象面幕, 灿烂、轻盈,覆盖着洼地和高山——   呵,不,——我只愿坚定不移地   以头枕在爱人酥软的胸脯上, 永远感到它舒缓地降落、升起; 而醒来,心里充满甜蜜的激荡,    不断,不断听着她细腻的呼吸,   就这样活着,——或昏迷地死去。   诗歌及作者简介 济慈(John Keats, 1795-1821), 杰出的英国诗人,“浪漫派诗歌”的主要成员。济慈的父母在其青少年时期相继去世,虽然两个兄弟和一个姐姐非常照顾他,但少年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济慈。 1810年,济慈考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成为一名医生。之后,他放弃医生工作,专心于写作诗歌。 1818年年底,济慈的兄弟汤姆死于严重的肺结核。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现在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是“济慈之家”),在那里,他遇见并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Fanny Brawne。 1820年,重病缠身的济慈在一本莎士比亚诗集的空白页写下了“Bright Star”这首十四行诗(sonnet),这当然是写给Fanny的,也被公认为济慈最优秀的十四行诗。 由于经济和健康问题,济慈终生没有实现过跟Fanny结婚的夙愿;而这首诗当然可以单纯地理解为诗人对爱情的祈求和绝望。但在本诗中,济慈采用了bright star/the moving waters/snow/love’s ripening breast等意象,把关于爱情、死亡和永恒的思想融会在一起,表现了生活、死亡、爱情和理想等永恒的主题,反过来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济慈对爱情的看法。 2009年的英国电影《Bright Star(璀璨情诗)》即是以济慈与方妮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传记电影,由英国男演员Ben Whishaw(喜欢小本的粉丝不要错过这部电影)和澳洲女演员Abbie Cornish主演,由新西兰女导演 Jane Campion 编剧并执导。 本期的诗歌朗读就节选自该电影(注:演员在朗读时有几处词汇跟原诗有出入)。 在人生最后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持续困扰着济慈。但令人吃惊的是,他在这一阶段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夜莺颂(Ode to an nightingale)》和《致秋天(To Autumn)》等名作。 1821年2月23日,济慈因肺结核病逝于意大利罗马,年仅25岁。根据他的意愿,在这位英年早逝的诗人的墓碑上,并没有写上他的名字,而是刻着这样一句话——“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在此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 译者简介 查良铮(1918-1977)是著名诗人穆旦(笔名)的原名,是名满天下的诗人和杰出的翻译家;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与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翻译了大量普希金、雪莱、拜伦、济慈、布莱克的诗歌。他的译本均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