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简说(之十六)

《弟子规》简说(之十六)

2022-09-21    05'07''

主播: 慧來學習平台

53 1

介绍:
《弟子规》简说(之十六) 原文: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大意: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上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让厅堂的人知道。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先对人明讲;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要再向人借时比较不会有困难。 详解: “将上堂,声必扬。”“扬”是把声音拉高放大些,故意让厅堂的人知道有人来了。让厅堂上的人自动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彼此见面互不失礼,也不尴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当别人问到自己时,能谦称自己的名字,对方才不会弄错。 如果鲁莽的说“我就是我,难道你不知道吗?”或是故意使人猜不出来,都令人感到相当为难。偶而在电话中遇到这种情形,真不知如何谈下去呀!“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别人的东西,主人不在,或未答应借用,即使只用一下子,都容易被人当成小偷,而失去他人的尊重。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别人借我们东西,用完了或是约定的时间到了,就应归还。否则对方以为我们弄丢了或占为己有,以后再有急用,对我们避之惟恐不及,怎么还肯借给我们? 以上是“谨”的内容,回顾“谨”的内容,特别教我们从每天的作息起居,衣食住行,处事接物的基本规范做起,要求先料理好自身。这正是生活教育的中心,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更是现代民主教育中,亟需提倡重视的。否则只偏重自由、活泼的教育,常易出现妨碍他人自由,扰乱团体秩序的现象。 《弟子规》说的都是我们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气,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地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工夫慢慢的琢磨,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