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上)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上)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2019-06-10    32'14''

主播: 乐筑.雅娜

740 27

介绍:
《红楼梦》小说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中的姽婳将军林四娘,与传说中的林四娘对照,虽然都是作为巾帼英雄来歌颂,但明显又是两个不同的版本。 有人认为《姽婳词》是一节激烈的反清文字,由于《李姑墓志铭》碑石在山东出土,事实是林四娘及许多恒王府宫女们应死于清初两次籍没恒王府时,死因是集体自杀。由此可知,《石头记》中关于《姽婳词》林四娘的故事是作者虚构的,变宫女们的集体自杀为与清军战斗而死,更具有积极意义。曹雪芹将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上推到明末清军以流寇方式烧杀虏掠中原时,一是为了使人们误认为“流寇”是指李自成率领的农民义军,用以掩盖这一故事的反清性质;再一就是便于辱骂清军为流贼余党;作者不合理地提出黄巾、赤眉,其意图是借“黄”与“赤”以点出清军的八旗旗色来。姽婳将军当是鬼话将军的谐音,说明这个故事不过是鬼话而已。《姽婳词》的故事发生于山东青州,青州以产红丝砚著称,古人又常称砚为石,曹雪芹遂以石头暗指红丝砚,再以红丝砚点出青州,最后以青州点出《姽婳词》的故事。姽婳词译文:“恒王爱好武功又喜欢美女,经常教习宫女美女骑马射箭,美女的秾歌艳武引不起他欢心,只有列阵尚武才使他高兴异常,眼前一派太平景象不是战云征尘,女将娇美身影浑映在红灯里,噪杂的声音里带出阵阵香气,娇弱身子很难把刀枪长矛举起,丁香般扣结配着芙蓉色的丝绦,那丝带不配明珠而系向宝刀,操渲完毕已是夜深人静心神疲,汗水和着胭脂玷污了手帕,第二年山东又起流寇,强悍如狼似虎气势像蜂拥,恒王率兵征剿想一举全歼,却一战再战都不成功,腥风血雨吹倒田里庄稼,白日映照下的虎帐人去一空,青山沉寂溪流鸣咽,预示着恒王战死疆土时,雨水抹着尸骨鲜血浸透荒草,黄昏冷月下鬼魂在把尸体找,朝廷里众多将士图身自保,眼睁睁看着青州朝夕不保,谁料到忠义之士出自闺阁,愤起赴难的是恒王中意的女人,恒王得意的女人数谁最行,只有那娴静英武的将军林四娘,她发出号令指挥姖妾女将,浓妆艳丽的宫女都奔向战场,绣鞍上有泪痕斑斑是春怨浓重,披挂的铁甲寂静无声寒冷袭人,战场上胜败醒来难以预料,海誓山盟不顾生死为报答恒王,贼寇的声势浩大不可抵挡,柳折花残一般女将把鲜血淌,战马践踏骨髓胭脂似发出余香,魂魄依附城部家乡已经永隔,星夜奔驰把消息报送京城,谁家不为儿女阵亡悲伤欲绝,天子为青州失守而惊惶失措,文臣武将却都垂头不敢声张,文武百官凭什么掌握朝廷大权,反不如忠女流林四娘,我为四娘的生平事迹怨叹不已,长歌难尽人意似在胸中激荡。” 宝玉的《姽婳词》中‘纷纷将士只保身’(可恨),‘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可羞)。这个悲剧的责任应归于惊慌的天子、垂首的文武这样一批特殊的男人群体。《红楼梦》中的姽婳将军,则是作者的巾帼英雄形象。这种女中豪杰。作为故事情节,加在金陵十二钗中的哪位身上,似乎都不合适,代表了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作者在写《金陵十二钗》时,隐写一些自己的寓意,是完全可能的。何况林、谢二人虽隔千余年,情节还是相似的。作者具有如此理念已经是很超前的了,没有这种不同于世俗的理念、才智和一生不懈的探索、积累、反思,不可能写出《红楼梦》这样富含哲理、情理俱备的文化小说。《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已经指出,历史上的‘林四娘现象’虽然可歌可泣,但在作者看来,毕竟是不该发生的可悲故事;之所以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天子、文武的男人群体的作为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