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唐 罗隐 七言绝句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注释:①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或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②解:解释。倾:倾覆,灭亡。
译文:国家的兴盛与灭亡自有它的时限和原因,吴国的人何苦要把吴国的灭亡归咎于西施呢。如果西施真的是吴国灭亡的原因,那么越国的灭亡又要归咎于谁呢?
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在封建社会,往往用“女人祸水”论,为祸国殃民的最高统治者开脱罪责。历来以西施作为题材的诗文,常把吴国灭亡归咎于她。罗隐这首诗,是与前人唱反调的翻案文章。诗人指出家国兴亡自有其规律,与某个小女子并不相干;同时暗示帝王应负亡国之责,不能诿过于人。这首诗笔意委婉,观点鲜明;假设推论,逻辑严谨;口语行文,力透纸背。
西施出身贫寒,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越王勾践在对吴国战争中失利后,采纳文种“伐吴九术”之四“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于苎萝山下得西施、郑旦二人。并于土城山建美女宫,教以歌舞礼仪,饰以罗,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成,使范蠡献于吴王。吴王夫差大悦,筑姑苏台,建馆娃宫,置二女于椒花之房,沉溺酒色,荒于国政,而宠嬖西施尤甚。
勾践灭吴后,随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终。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越国向吴国求和,夫差不许。勾践听从大夫文种意见,以美女宝器献于吴国太宰伯嚭(pǐ),伯嚭向吴王夫差求情,赦免越国,罢兵回国。勾践为麻痹吴国,向吴王夫差进献八名美女,其中西施和郑旦最为有名。前476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3年后,越国打败吴国。越王勾践想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吴王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于是自杀而死。越王灭掉吴国,杀死了太宰嚭,因为他不忠于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