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325.读史(王安石)

诗325.读史(王安石)

2021-08-30    08'48''

主播: 长水退士(古诗词)

138 0

介绍:
读史 北宋 王安石 七言律诗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释:①行藏:行止,指事迹。②黮(dàn)暗:昏暗,不清楚。犹承误:还以误传误,以讹传讹。③末俗:末世的习俗,或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一说指朝代更替战乱之时。④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的东西。比喻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粹美:指精华。⑤丹青: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这里指绘画艺术。⑥区区:形容很少,指一点点历史记载。⑦“独守”句:意为俗儒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糟粕当宝贝。尘:尘土,这里指糟粕。 译文:古往今来的功名也是一种负担,自己的生平事迹不知最终要由谁来书写。历史上的很多事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再加上朝代更替更搅乱了事实的真相。记载史书的人常常将低俗的东西流传下来,而将精华遗漏。要就像绘画时难以画出人的气质精神。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先贤的高尚美德,后世的人所看到的史书只不过是千秋历史中的一点尘埃。 背景:这首《读史》作于元丰八年(1085)。这年三月,神宗赵顼(xū)去世后,旧党得势,新法渐废,王安石心中十分痛苦,这首《读史》就是在这种满怀忧愤的情况下写成的。 这首诗是王安石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把糟粕当精华的情况而写的,诗的前四句说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一说指功名也是一种负担),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这首诗写得深沉、抑郁,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怨愤,容量甚大,耐人寻味。 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为自己担忧,他已经预感到那些守旧势力不可能轻易放过自己,后世强加于他的污水肯定不会少。他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正史”对他的评价。应当透过层层迷雾追寻历史的真相。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是被后人推崇引用的名句,常用来说明在文艺创作上刻画人物时,外表好写而内心世界和本质精神却不易写的道理;或者说明要反映事物的本质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