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由使契丹
北宋 苏轼 七言律诗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⑴。
不辞驿骑凌风雪⑵,要使天骄识凤麟⑶。
沙漠回看清**⑷,湖山应梦武林春⑸。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⑹。
注释:①适:往。②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凌:冲冒。③天骄: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后泛指强盛的边地民族。此处指契丹。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④清禁:皇宫。指代北宋都城。⑤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苏轼时知杭州。⑥“单于(chán yú)”二句:《新唐书·李揆传》:“揆(kuí)美风仪,善奏对,帝(肃宗)叹曰:‘卿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绝。”德宗时他曾“入蕃会盟使”,至蕃地,“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dài)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苏氏一门,尤其是苏轼在契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告诫弟弟隐藏出身,以免被扣留。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
译文: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千万别说自己是朝中文才第一,以免被扣留在那里。
背景:这首诗作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其时,苏轼54岁,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苏辙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在汴京。是年八月,苏辙奉命出使辽国,庆贺辽主生辰。契丹本是东北辽河上游的游牧民族,公元916年。阿保机建立辽朝,成为与五代、北宋并立的国家,雄峙北方近200年,成为宋朝的北方之患。宋自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订立“澶(chán)渊之盟”以来,每年要向辽国、西夏进贡银两、绢匹,岁以百万计。其国主生辰,还要派使臣去庆贺。卑事小国,国弱臣辱,做这样的使臣内心是屈辱的。苏轼写诗送别,尽劝慰告诫之意。
诗中抒写了兄弟远离的惜别之情,并以壮语鼓励弟弟:所以不辞辛劳不畏严寒出使,为的是使异族之邦了解宋朝杰出的人才和高度的文明。诗中又以想象之笔写出弟弟在异国他乡思念京都、思念兄长的情景。最后谆谆嘱咐其,千万不能承认自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免被契丹国主看重,而被扣留在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