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强调民心是战争之本。
原文
邹与鲁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 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 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 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 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 矣。”
译文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道:“(在作战中,)我的将领被打死的有三十三人之多,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战死的。要杀掉这些人吧,又不可能杀尽;不杀掉他们吧,又痛恨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长官被敌人杀死而不肯去援救,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眼下正是灾荒年月,您治下的老百姓有许多老年多病的死后埋也无人去埋,年青力壮的也无法生活只好向四面八方逃奔,都快要千把人了;可是您的粮食仓库里却很充实,国库的钱财丰足,(情况如此严重)有关官员却没有人来报告,这是上面的人漠视人民、残害老百姓呀。曾子曾经说过:‘应该慎重、应该慎重!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将会怎样对待你。’ 现在您的老百姓终于得到报复这些官吏的机会了。大王您也不要责备他们了。您如果广泛实行仁德政治,您的老百姓自然也会亲近自己的上级,情愿为自己的长官效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