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连用三个比喻,说明实行仁德全在自己。
原文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译文
孟子说:“造箭的人难道比造盔甲的人更不仁德吗?造箭的人唯恐自己的箭不能杀伤人,造盔甲的唯恐自己的甲不坚固。治病的巫师、造棺的木匠也这样。可见职业不可以不慎重呀。孔子说:‘街坊邻里讲仁德就好,不选择一个有仁德风气的住地,那怎么算得聪明?’仁德是上天赐予的最尊贵的爵位,是人们最理想的住所。(现在)没有人阻止你,可你却不行仁,这是十分愚蠢的。既不仁德又不明智,既不讲礼仪又不讲道义,(这种人)只配做奴仆。做了别人的奴仆却又引以为耻辱,好象造弓的人却又以造弓为耻辱,造箭的人却又以造箭为耻辱一样。 如果真正以此为辱,不如好好去行仁德。实行仁德好像射箭那样,射箭的人要首先端正自己然后才能发箭,如果箭不能命中,不要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应该回头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