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以儒家的“仁爱”、“厚葬”,批驳墨家的“兼爱”、“薄葬”。
原文
墨者夷之,因徐辟(孟子学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蘽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译文
墨家的信徒夷子通过徐辟的关系求见孟子。孟子说:“我本来是希望见见他的,可现在我还病着,等病好了,我去看他,夷先生不必来了。”
另一天,夷子又来要求见孟子。孟子说:“我今天可以和他见面了。如果讨论不直率,那么正确的道理就不能体现,我不妨直率的说吧。我听说夷子是墨家信徒,墨家办理丧事,以薄葬为原则,夷子想把这个原则推行到天下,难道会认为薄葬不好而不予重视吗?可是夷子安葬自己的父母亲又很丰厚,那么这是用自己所轻视的来对待父母呀。”
徐辟把这些话告诉了夷子。夷子说:“儒家学说认为,古代的君王对人民好像爱护幼年的孩子,这句话怎么理解?我认为爱别人是不分等级差别的,但是实行却总是从父母开始。(我厚葬父母也就是这个理由)。”
徐辟又把这些话告诉孟子。孟子说:“难道夷子真的认为人们爱他自己哥哥的儿子如同爱他邻居的孩子是一样的吗?古书上那是打个比方呀。年幼的孩子在地上爬,眼看要掉进井里,这不是小孩子的过错呀。要知道,上天造成万事万物,使他们只有一个根本,而夷子提出兼爱两个根本(我要驳斥他)。可能上古时曾有过不安葬自己父母的人,他们的父母去世,就抬着扔到山沟里。某一天经过那里,看见狐狸吃他们,苍蝇蚊子叮咬他们。他才难受得额头出汗,连斜眼看都不敢看。这个人流汗,确实不是给别人看的,他心中的难受通过眼光表露在脸上,可能他回去拿来工具把父母掩埋起来了。他掩埋父母遗体的做法确是对的,看来,孝子仁人埋葬自己父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徐子把这话告诉了夷子。夷子怅惘地想了好一会儿,说道:“我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