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明自己不愿去追从那些与自己理想不和的诸侯。
原文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魏国贤人)逾垣而辟之,泄柳(鲁国贤人)闭门而不纳,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译文
公孙丑问孟子说:“不肯去谒见诸侯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按古代的规矩,不是他的臣子就不去拜见他,段干木跳墙躲避魏文侯,泄柳关闭大门拒绝鲁穆公的来访,这倒是太过分了点,硬是要见,还是可以见的。阳货当时想要召见孔子但又不愿自己失礼先去,(当时规定)大夫对士人有所赏赐,如果士人当时不在家,事后应该登门回拜的大夫。于是阳货打听到孔子外出的时候,派人送给孔子一只熟猪;孔子也打听到阳货外出的时候,直往前回拜他。如果当初阳货不耍滑头,先去看孔子,孔子怎么会不肯见面呢?曾子说过: ‘耸起双肩向人强装笑脸,比夏天站在菜地还难受。’ 子路也说过:‘情趣不相同却又勉强交谈,你看他那种难以为情的样子,我真是不好理解他。’ 从这些方面来看,那么君子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就应该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