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驳斥关于百里奚卖身求荣的流言,说明圣贤人物不会做卑污的事。
原文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秦国贤相)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缪公。’信乎?”
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地名)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虞国大臣)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缪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 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 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缪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 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译文
万章问道:“有人说:‘百里奚(贫穷时)把自己卖给秦国一个养牲口的人,换了五张羊皮的代价,给他去养牛,借以接近秦穆公。’这可信吗?”
孟子回答说:“不,不是这样,这是那些好事的人编造出来的。奚百里本是虞国人。当时,晋国人用垂棘的玉璧和屈地出产的名马作为礼物,向虞国借用道路用于讨伐虢国。大臣宫元奇竭力劝阻,可是百里奚却不加劝阻。 他知道虞国君王是无法劝阻的,因此他离开这里去秦国,当时他已是七十高龄了,如果他不知道用养牛的办法来接近秦穆公的行为是十分卑下的,那他能说是明智吗?知道无法劝阻就不加劝阻了,这能说是不明智吗?知道虞国君主将会亡国因而早早的离开这里,不能说是不明智吧。他当时被秦国举用,知道跟秦穆公一道是会有所作为的,因而全力辅佐他,这能说是不明智吗?他辅佐秦国从而使自己的君主名扬天下,并能留芳万代,不是贤能的人可以做到这样吗?用卖身的方法来成全君主的名声,就是乡下一般洁身自爱的人都不肯做,难道说贤德的人还会肯做这种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