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曲黎敏
第一章为什么要学《黄帝内经》
一、《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非常独特,它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名字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被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功德和大慈悲。
圣人为什么要重医药呢?一个说法是,圣人就是能掌控自己的人。这个“圣”子怎么讲呢?我们先来看看“圣”字的写法:左边一个口,右边一个耳,口耳放在一起就是繁体字的“听”的意思,底下在甲骨里是一个“人”字,后来写成“王”字。所以,所谓圣人就是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掌握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这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个说法。
另外一个说法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古文里又叫做天、癫、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面是最为精密的自组织结构。这里所谓的自组织就是它依赖于本性而存在、而平衡、而和谐,不需要人为的强制和主观的意思。比如说,我们经常说:“你吃点中药补补肾”,其实吃药也不是你想把药补到哪里就可以补到哪里的。头脑是有为,身体是无为在古人眼里,身体就是天下,就是国家。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皆以修身为本。生命也是一种自自然然的活泼的存在。,是自足的,它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和谐机制。也就是说,身体比头脑更聪明,正所谓“头脑是有为,身体是无为”。
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做“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药医病”。上医医国的意思,恰恰就是“天下即人身”,就是掌控好了人身的人就可以治理整个国家。
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都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没有变,而所有的思想都是从身体中发出来的。因此,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世界上最高的学问始终是研究“人”的学问。而中国文化更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比如《大学》讲至善,但最后要落实到人心的静与定;《中庸》讲太过与不及,实际上,太过与不及都源于脏腑功能的太过与不及。比如人的肝火太旺,人的心就不静,做事就急躁;肾精不足,人就没有精神,思考问题就不周全,做事就会失败。
拿破仑有句名言:“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而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所以,中国文化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道以医显”,就是说,如果你能把人体领悟了,把医道领悟了,那么你就有可能领悟了天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