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四季的养生(四)秋天怎么养收

第五章 四季的养生(四)秋天怎么养收

2023-12-16    10'39''

主播: 吐故纳新681

96 2

介绍:
第五章 四季的养生 四 秋天怎么养收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秋天是收敛的季节,所以在秋天一定要养收敛之机。“容平”就是容纳、盛平的意思。“天气以急”,这时天上的气为燥气,所以我们到秋天的时候会觉得秋高气爽。夏天我们的衣服会很潮湿,可一到秋天,衣服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干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燥气的收敛功能在发生作用。 秋天这个燥气是正气,是从“火”字边的。烦躁的“躁”和这个“燥”是不同的。如果你生病,而且出现烦躁的症状,这就是很严重的病。那么,烦是指什么呢?烦从页部,凡是从页部的字都和头有关,比如颈、项、领。烦字左边是火,也就是虚火上头。所以烦是心病,属于心脏、心经、心血的问题。躁字,从足字边,意思是乱动、烦躁不安。这在中医里属于肾方面的病,就是精不足的病。有一种人,在临死之前会出现烦躁的情况,就是循衣摸缝,即天天在那儿捻衣服扣子,不知道手该放哪儿合适,实际上这就是肾精大亏的象。 烦躁在生活中还有个表现,就是坐着的时候不自觉地抖腿,这就说明肾精不足。中国古代相书上说“男抖穷”,意思是男人如果坐在那儿没事就抖腿,这说明他肾精不足。肾精不足就会影响他的思维;思维有问题,做事肯定就有问题;做事有问题,就不会成功;做事总不成功,就会导致他的穷困。所以,中国文化强调考查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孔子有个判断标准,他一看到哪个学生大白天还在那儿睡觉,就会感慨“朽木不可雕”。他会说你一点阳气都不足,白天也在那儿呼呼睡觉,这就是粪土之墙,再怎么培养他都没有用。这就是中医的理和生活的理贯通在一起的表现。现在我们挑选员工也和古人看相一样,如果一个老板招聘到爱抖腿的员工,最好先让他回去把身体养好再说。否则,你就是把他招进来,他也给你赚不来钱。用中医理论来说,这就叫“望”(诊)和“闻”(诊),我一看你,就应该知道你的病。一听你说话,我就知道你的气在哪儿。你的气如果是从丹田处上来的,你这个人气肯定很足,干事就没问题。总之,我们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到我们将来的事业可以做多大,身体好才是事业成功的保障,身体不好,考虑问题就会出错,做事也会出差错。 “天气以急”,这个时候天气就是一片燥气。“地气以明”,天一燥,地也就跟着变得明亮透彻,就像金属一样。有人认为,中医的五行是封建迷信。实际上,迷信是指你在不懂的时候瞎信,你懂了而相信就不是迷信。中国为什么用五行来解释春夏秋冬呢?它实际上只是个取类比象的说法,秋天的气就像金属一样特别明澈、收敛,凡是走这个气的都属于金气,都属于秋天的气。 在四季中,春和夏都要夜卧早起,而到了秋天就要“早卧早起”。因为天地之气开始收敛了,那么人也要收敛,不可以再外散了。“与鸡俱兴”的意思是听着鸡叫就起来了。鸡是叫得比较早的,一般也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早晨5点到7点的时候天门开,人的气也应该开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也应该起来了。 “使志安宁”,在这个时间段,情志上要安宁了,要收敛了,不可以再外散了。我们原先说过,志是肾神的表现。还有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就是性生活也要收敛了。为什么这么讲?我们现在都认为动物的交配是有节律的,电视节目《动物世界》里常讲“交配的季节又来了”,动物就是按照节律走的。相比较而言,我们人好像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性生活,好像没有什么季节性。按中医的养生原则来讲、秋天的时候也应该在性生活方面有所收敛了。动物到冬天的时候就要冬眠,因为这是它养精的时候。人到了这个时候,也应该收敛养精。中医追求天人合一,希望人按照天的发展和秩序去行动。因天之序就不会有错,如果违背了天的顺序就会生病。所以,人虽然摆脱了动物的这种季节性的生活习性,但是也要按照天地自然的顺序去做。否则,也会生大病和重病。 “以缓秋刑”的“缓”是舒缓,“刑”是刑罚,“秋刑”是秋天的肃杀之气。秋天是有杀气的,所以古代判官老说“秋后问斩”。到秋天的时候,人自然地会出现肃杀之气。古时候,男人一到秋天就会出现“悲秋”的情绪,也就是一到秋天就慷慨激昂,特别悲愤。“以缓秋刑”,就是要舒缓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使秋气平”,让秋气能够平和,不那么肃降、肃杀。 “无外其志”的意思是不要再往外散了。夏天是外散的,到了秋天就不能散了。“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一般得肺病的人性格都比较孤高、傲慢,所以情绪安宁才能够使肺气比较清肃。“此秋气之应”,这是秋天一个正常的人和自然的对应之道,即“养收之道”。“养收”就是养收敛,养收敛就是养收敛之气机。天地收敛了就是丰收,人懂得收敛了才可以补进精。到了秋天,我们就要取其“味”,味是入血分的。秋天万物都收获了,我们要吃的就是它入血分的层面,就是补“精”。所以这是“养收之道”。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如果忤逆了收敛之道,就会伤了肺气。“飧”就是夕食,即晚饭。“飧泄”就是食谷不化,就是吃的东西没有经过消化就排出来了。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肺气出现问题,那么大便成形能力就会很差,最后的结果就是食谷不化。而这个问题为什么到冬天的时候才显现出来呢?藏不住是因为气没收住,到了冬天奉献给可供收藏的东西就很少,这就是“奉藏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