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四季的养生
五 冬天如何养藏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
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非常详细地讲解了在每一个阶段要养什么。春天就是养生,就是养生发。但是生发之机从哪儿来呢?是从冬天藏的精而来。
“冬三月,此谓闭藏”,就是说冬天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此时天地之象是什么样的呢?其中之一是“水冰地坼”,水都结冰了,水是主散的,像水这么散的东西都结冰了,都要发挥它的收藏之性了;地坼,地都开裂了,蕴藏在地下的好东西全都藏在里面了,这是藏的功能发展到了极致。“无扰乎阳”,就是说这个时候不要打搅阳,天地阳气动了,人就会遭殃。比如冬天如果打雷,就叫做扰乎阳。冬天天地的阳气都是要闭藏的。从天象的角度讲,冬天就不应该有雷。如果冬天打雷,就意味着天地藏不住阳气了,就会造成一定的瘟疫。比如前几年的禽流感,在禽流感肆行之前就有一次冬日打雷的现象,这就是天地动阳的征兆。民俗有一句话叫“冬日打雷,十栏九空”,因为冬天打雷,阳气就不藏了,动物肯定要遭映。为什么得禽流感的一般都是鸡,而不是鸭子呢?那是因为鸡为火性,鸭为寒性。天地的火性不藏了,鸡的火性也不藏了。再者,如果我们生生地唤醒冬眠的动物,这时大地一片苍茫,没有食物它们还是活不成,这也叫扰乎阳。
从养生的角度说,这个时候要少洗澡。因为洗澡会让你的皮肤开泄,不符合闭藏之性。这个时候应该怎么睡眠呢?前三个季节都是早起,但只有冬天是“早卧晚起”。早卧就是尽量收藏,晚起是避免无谓的耗散。“必待日光”,意思是说一定要等到太阳升起了,天地之阳气升起来之后才起来。如果你在天地之阳气升起之前起来了,就叫扰乎阳。
“使志若伏若匿”,这里的志就是情志,就是肾精,这句话的意思是让肾精好像起来了,又好像藏进去了。要让肾精停留在起与不起之间,藏的时候也不要突然一下把整个都闭住了,要有一个过程。为了解释“若伏若匿”,古人还打了个比方:“若已有得,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有点像女人怀孕,好像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收获,肚子里藏了一个宝宝,心里特别的高兴和舒畅,可又不能跑到街上去宣扬。“若有私意”,就好像谈恋爱或者是春情刚发时一瞬间的感受,有一种美滋滋地在那儿独自享受的喜悦之情,可是又不能发出来,就是这个意思。不可以把它发泄出来,这就叫“若伏若匿”式的妙藏。
“去寒就温”,就是说要躲避寒冷,保持身体的温暖。人到了冬天,阳气全部都内敛了,阳气全都藏在我们的丹田处。所以,冬天我们要穿厚一点的衣服,这就叫做去寒就温。人到冬天,体表的气血全都回来了,所以我们就可以吃一些味道厚的或者有点滋补功效的食品,因为身体里的热气可以化掉滋腻。在孔子的著作和《周礼·天官.医师章》里边都提到要化滋腻,最好喝一点饮剂,就是类似于醪糟酒之类的东西。大家在吃日本的生鱼片时,会发现有两个配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是清酒,还有一个是芥末。酒是可以化掉滋腻的,芥末属于辛散的东西,二者可以把滋腻厚重的东西宣开。
“无泄皮肤”,就是不要过分开泄自己的皮肤。中医讲的皮肤包括两个层面:皮和毛。中医把人叫做倮虫。人体是有皮、有毛的。
我们是皮多还是毛多?皮主什么?毛主什么?皮是主收敛的,毛是主宣散的。而保虫的皮肯定是大于毛的,所以就人体而言,应该是收敛大于开泄。我们常说有的人红光满面,这到底是个好的现象还是不好的现象呢?中医对红光满面这个概念,一直有不同的说法。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孩子通常不会红光满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孩脸上有一层细细的绒毛,这层绒毛就能把这种光很润泽地含在里边。而老人如果红光满面,特别是出现那种桃花似的粉脸的时候,就是一个危险的象,这就叫虚阳外越,阳气全飘上来了。人老了以后,脸上一层毛全没了,主要是发散的东西已经很弱。肺气是主皮毛的。皮主收敛,毛主宣发,因而肺气就有两个特性:一个是主肃降,一个是主宣发。肺气往外宣发是它次要的功能,往里收敛、肃降才是它主要的功能。
中国人和西方人有一个生活习性不一样,那就是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洗脚,而西方人特别喜欢洗澡。西方人的这个习惯主要和他们的饮食有关,因为他们天天吃大鱼大肉高脂肪的东西。而这些东西被人体消化后体味比较重,就需要天天洗澡。而我们中国人是以纤维类食物为主的,体味是比较清淡、清香的,因而不需要天天洗澡。尤其是冬天,一个礼拜洗一到两次就可以了。而且,冬天整个气机都是收藏的,所以人也应该收藏。
可是中国人为什么偏偏喜欢洗脚呢?古代人非常重视洗脚,因为脚上有60多个穴位,而且三阴经和三阳经都走脚。比如说小脚趾的外侧就是膀胱经,脚面就是胃经。如果你脚面疼痛的话,属于胃经的问题。足大趾的外侧属于脾经,要是足大趾外侧痛或者是你大腿的里侧痛的话,则属于脾的问题。二趾和三趾都是跟肝经有关的。足底走肾经,足底有一个穴位叫涌泉穴,那是肾经的穴位。如果你一年四季天天洗脚,对身体很有益处。比如春天你洗脚,可以增加生机。夏天洗脚,就可以去掉你的溽热。如果夏天用温水洗脚,皮肤的开泄能力会更好。秋天的时候洗脚,可以润燥。冬天洗脚,可以温曛丹田,使小腹特别温暖。
那么该怎么洗脚呢?首先,应该泡大约二十分钟。其次,水应该没过脚腕以上的部位。因为脚底的穴位很多,脚关节也非常重要。当人实现了直立行走之后,要用那么细的脚腕来支撑人体的重量,而脚腕又是所有的经脉走向脚的一个很关键的枢纽,所以泡脚的时候一定要把脚腕也要泡进去,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过分开泄皮肤的话,里边的气就会快速地跑掉,这才是“冬气之应,养藏之道”。
“逆之则伤肾”,如果违反了养藏之道就会伤肾,而最终伤害的是肾经和收藏功能。肾经走的线路是很长的。违反了养藏之道,春天的时候人就会痿厥,痿厥是两种病。“痿”就是痿症,凡是我们腿没有劲或者是抽筋之类的病症,这其实全属于木,全属于肝。冬天你的肾水没藏住的话,到春天的时候就没有精可以生发,就会出现痿症。“厥”是另外一种病。如果肾精藏得不够,那么供给生发的力量就少,就会四肢冰冷。厥冷就是到了春天你的手指和脚趾还是冰凉的,现在临床上见到的这种病人特别多。春天万物都生发了,连树枝都长出来了,树枝上的那个小叶片说明它已经都通到最外层了。人体的四肢,就像植物的末梢一样。人体在冬天精气养得不足的话,春天就生发不到末梢,就会厥冷。
四季都是相互关联的,春天的病全是从冬天来的。一年四季都要养好了,才会不得病。不能只生发、生长而没有收敛、收藏,也不能只收藏而不生发、生长。你的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养好了,身体就健康了。古代的“养”字在甲骨文里是这样写的——在四只羊旁边,有一个人手里拿着个鞭子,就是放牧。意思是一定要出去,去接触阳光和水,接触草,这才能让羊成长起来。我们的身体也像那羊群,而《黄帝内经》里的养生之道,就是牧养我们的医道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