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关于饮食 (九)桂枝汤

第六章 关于饮食 (九)桂枝汤

2023-12-31    06'15''

主播: 吐故纳新681

45 1

介绍:
第六章关于饮食 九 桂枝汤 中药非常讲究“君臣佐使”。所谓君臣佐使,有点类似于“五谷为养”的说法,它是有主次的。五谷在食物里肯定排在第一位,但在所有的药里,“君药”是最关键的一味药,而臣是辅佐和帮助君王的。 在《伤寒论》里,有一个药方叫桂枝汤。这个药方是《伤寒论》里的第一方,也叫做群方之首。当我们身患感冒,出现发烧、头痛、脖子僵硬、怕冷、身上微汗等这些症状时,我们就要喝这副汤药。这副汤药是由五味药组成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这实际上就是伊尹的《汤液》里的小阳旦汤,它是用于感冒发烧刚刚开始时的一个药方。这个方子非常有效,若用对了,感冒可一剂而愈。 在这个药方里,桂枝就是君药。桂枝一般取桂树枝的梢头。中药的药性是非常有意思的,它也因循着取类比象的原则。当你太阳病初起时,就是刚刚发烧的时候,你的病都在表层。树梢是阳气生发最旺的地方,我们用桂枝做君药就是取它生发的功效。再比如,大家都喜欢食用鹿茸来进补,这也是相同的道理。因为鹿只在春天的时候才长角,所以它的角是生发之机最为旺盛的地方。感冒初起,病在表,用桂枝做君药,就是取它生发的功效去驱散你身体受到的寒,这是解表的药。 在《伤寒论》里,张仲景还特意在“桂枝”旁边注了两个小字“去皮”。为什么桂枝要去皮呢?大家知道中药里的皮都有一个特性——主收敛。皮都是主包裹、主收敛的。我们既然是要取桂枝的生发之效,就要把它收敛的特性去掉,让它全方位的生发。现在我们去买桂枝,很少有人给你去皮,所以要想药效更好的话,就可以用小刀把桂枝的皮去掉。 在这个药方里,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都是佐使。白芍是根茎,中药里凡是根茎类的东西都主里、主根本。虽然感冒发烧病在表,但我们也一定要固住自己的根本,别让里面受过多的伤害,里面充足了才可以把邪气往外赶。中医认为得病不是因为别的,就是邪气把自身的气机改变了。所以,要想让病赶快好,就得把邪气赶出去。甘草是主中焦的,入脾,是补脾胃的。中医里说脾胃是后天之本,桂枝散了表,白芍固了里,同时还需要甘草来固住脾胃。如果没有固住脾胃,表寒也容易入里。 生姜是主散的,也助阳。生姜在这里也是叫佐使,之所以用生姜,主要怕桂枝的生发之机不够,不足以把体内的寒拱出去,所以用生姜来辅助桂枝,一起把寒气往外拱。 大枣入脾胃,是帮助甘草来固脾胃的,也是佐使。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囫囵吞枣”。为什么要囫囵吞枣呢?中医认为土克水,土为脾,水为肾。枣是甘类的东西,它入脾胃。牙是肾的外现,如果枣吃多了的话,那么就等于“土”侵蚀牙齿,牙齿就会坏。别看牙齿是非常密固的,但它很怕甘类的东西。因为甘类的东西主散,而最密固、最具收敛气机的东西就怕散。所以,吃枣时要圆图吞枣,不要经过牙齿,这是吃枣子的一个要诀。 张仲景在“大枣”旁边也注了一个字“擗”,也就是切开,把大枣的皮给掰裂的意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皮是主包裹、主收敛的,而在这个方子里我们取的是枣中土之性,即取它入脾胃的部分。因为大枣的肉是黄色的,而中医里讲,凡是黄色的东西都入脾,所以得把大枣掰开。实际上,用的是枣肉的濡润之性。当有大夫给你开这个药方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大枣掰开或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