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起义反的是什么?

秦末起义反的是什么?

2020-11-29    06'53''

主播: 在大洋

106 2

介绍:
一说到秦朝,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从秦始皇称帝建国,到咸阳一把大火烧光,前后不过就是十四年。 过去,我们一说到秦朝的灭亡,基本上都要说它统治残暴、刑法严酷。后世一直在强调这一点,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都是在说这个事,后来的王朝也大多是以秦朝为反面教材,生怕自己重蹈覆辙。 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试着重新看待秦朝灭亡这件事。具体到秦末起义的那些人反抗的是什么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反抗的不仅是秦朝的统治手段,更是在反抗秦朝的国家制度。 秦朝失败的原因,不仅是严刑峻法,更是它的帝国体制。秦朝的失败,不是一个帝国的失败,而是一个体制的暂时受挫。 这话什么意思?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秦朝搞的“帝国制”和此前的“封建制”的区别。 封建制就是,你是天子,我是诸侯,你把这块地封给我之后,虽然名义上我是你的从属,但实际上大家各过各的。而帝国制完全不一样,从中央到地方,每一层的官员都是政府直接任命的,没有世袭的机会。 所以,在封建制下,中央和地方是联盟的关系,而帝国制则把全国都统筹为一个国家机器。 第一次搞出帝国制的,那就是秦始皇。 秦国用武力把六国都征服了,然后设计一套制度,所有人都老老实实地接受和执行了。可是,真实的情况,根本没有那么简单,施行了一千年的制度,怎么可能你说变就变呢? 你想,在秦朝之前,我爷爷、我爷爷的爷爷都是齐国人、楚国人,怎么到我这一夜之间就成了秦国人了? 所以,当时楚国有一句话:我们楚国人就算只剩下三户,弄死你的,也一定是我们楚国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流传很广,连后来陈胜和吴广起义的时候,打的都是楚国的旗号。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秦始皇很多具体动作的意义了。 比如说,在硬件方面,秦始皇把文字、度量衡和全国的道路规格都统一了;他还把全国的贵族大户都迁到咸阳,不让他们还在原来的地方发挥影响力;又把全天下的兵器全都收缴,防止地方叛乱。 在软件方面,他先后在十年内六次巡游全国,把原本的六国疆域基本都跑一遍,最后他还是死在了巡游的路上。不是因为他对旅游多有兴趣,而是要让天下人实实在在的知道,天下已经变了,不存在诸侯王了,而只有我一个皇帝。还有就是,专门从咸阳跑到泰山去搞什么封禅大典,也是这个目的。 但是,不管秦始皇怎么努力,毕竟时间太短了,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也就活了十一年,连半代人都不到,大部分人还是认可封建制。所以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都起义了。 关于后面这段历史,有很多误解。但从今天我们说的这个制度转型的角度,就可以做个新的解释了。 首先,过去我们以为,陈胜吴广那一拨人起义,要么是为了反抗统治,要么是想干掉秦朝自己当皇帝。 但实际上,这一场起义的本质,不是反抗统治,而是复兴国家。 陈胜起兵之后,各地都有人起兵,打出的旗号都是当年的六国的国号,有齐国、有赵国、有楚国。他们不是要取代秦国君主当皇帝,而是要复兴封建六国,是在搞制度复辟。 这地盘是我的,你秦国侵略者,给我滚回老家去。 历史上还有一个误解,就是项羽为什么叫“西楚霸王”。 过去很多人以为,霸王嘛,就是称王称霸,天下都是他的。不对,项羽只是楚国的王。为什么叫西楚呢?因为原先楚国的东边,封给了临江王、长沙王、九江王之类的,项羽的他的地盘只是原来楚国西边的地方,所以叫“西楚”。 那为什么叫“霸王”呢?这就是春秋的传统了,项羽认为自己就像是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主,就是诸侯中的老大而已,不是皇帝,或者天下的王。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误解。 我们都知道,在进攻咸阳之前,刘邦项羽那一伙人决定,谁先打下咸阳,谁就当王。请注意,这可不是说,你当天下的王,不是,是当秦国的王。所以说,刘邦得到咸阳之后,和百姓约法三章,秋毫不犯,秦国的宫殿也纹丝不动。 过去总是以为这是因为刘邦比较仁德,其实这是因为他可能当上秦王嘛,自己的东西当然舍不得烧。但是项羽就不一样了,秦国不是我的国,所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 所有这些事实都证明,当时的主流观点是,秦国是侵略者,我们把它打倒,赶回老家去,然后回到过去战国时候的封建制,各过各的日子,多美好。 但是,历史之车轮滚滚向前,欲以人力变其轨而道行,帝国制只是暂时失败,接下来,自然还会有人接过秦始皇的接力棒,继续做努力和尝试。这个人谁啊?刘邦啊。 表面上,刘邦和秦国是敌人,但是在国家体制的脉络上,刘邦恰恰是秦国的继承人。他也是先占据了关中,也是因为后方有巴蜀作为根据地,也是再灭了一遍东方六国,也是当了皇帝,整个过程和当年秦始皇几乎一模一样。 刘邦的汉朝其实就是秦国的另外一个版本而已。 当然,刘邦在从“封建制”向“帝国制”转型的过程中,做得比较妥协。 基本上帝国西部施行的是“帝国制”,而东部地区还是施行“封建制”。不要着急,慢慢来。 半个世纪以后,东边的诸侯国又一次联合起来反对帝国政府,这就是“七国之乱”。别看这次规模浩大,但不到一年就被平定下去了。 “七国之乱”是“帝国制”与“封建制”最后一次决战,“七国之乱”之后,“封建制”才彻底没了元气,后来的人才会觉得,帝国制是理所当然的。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从秦始皇灭六国算起到平定“七国之乱”为止,中国历史从“封建制”转向“帝国制”,前后经历了三次大战,历时70年。这么重大的社会转型,既不是武力能做到的,也不是设计一个制度能做到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普遍观念。 秦始皇做不到,是因为时间太短了,喜欢封建制的人还普遍在世,再强的武力也不可能达到目的。 只有等上几十年的时间,一代代人反复努力,等到所有人的思想、文化、观念都认可新制度,这个制度才能最终确立。 所以,有一句话说得话糙理不糙,真正的社会进步是要靠死人实现的。老观念的人死了,新观念的人成了主流,社会才得以真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