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家族的真实身份 |《哈佛中国史2》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家族的真实身份 |《哈佛中国史2》

2020-12-17    07'43''

主播: 在大洋

236 0

介绍:
虽然说魏晋南北朝在文化方面上有了所谓的魏晋风度,但毕竟还是一个分裂的年代,战争、动乱,也是这个时代不可忽视的关键词,所以下面要说的这两个时代特征,都跟军事方面有关。 首先,是在军队人员的构成上,出现了“采用世袭制的军事人口和新的军事组织”。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 《木兰诗》你一定知道,这算是北朝最有名的诗歌了,但是里边一个细节不知你想过没,“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为什么一有战事,国家就能派人拿着名册,找到木兰家,征召她老爹入伍?木兰她们家是什么身份,是普通的农民、牧民吗?显然不是,这背后,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南北朝时期的第三个时代特点:世袭制的军事人口,也就是“军户”。 简单说,军户就是一部分人世世代代都当兵。从汉代以后,中国就没有普遍兵役制了,军队转向了职业化,但是到了东汉末年,朝廷衰弱,养不起一支职业的常备军了,所以地方武装就发展起来了。 作为地方军阀,他们需要兵,又需要钱粮,那怎么平衡这两种需求?这就产生了一种二元的户籍政策,就是“军屯”和“民屯”。军阀把手里的土地和农具分给两拨人,他们平常都得耕种,区别在于,种民屯土地的人要交很重的赋税,最多达到60%,但不用服兵役;军屯呢,在战时也得提供一部分粮草,但比民屯少很多,相应的,他们要服兵役。 这样,两部分人按照不同的管理办法,户口分别造册登记,这就是军户和民户,她们只能内部通婚,所以军户的后代也是军户,一生出来就有身份登记,国家有战事,就得入伍服役。这个制度始于曹魏,后来也被很多北方政权采用,北魏的征兵制度叫“府兵制”,就是在世袭军户这个原则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根据《木兰诗》的描述来推断,木兰家很可能就是军户。 军户这种把军人职业世袭化的做法,一直贯穿着魏晋南北朝时代,以及唐朝前期,可以说是影响深远。在这作者还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他说,把一个家族世世代代定位为军人,这是基于“天赋会遗传”这个理论的,军人的儿子生来就适合当军人,就跟前面说的出身高门的大家族子弟被认为生来就适合当政治精英,是一个道理,是“不断强化的世袭政治精英统治的一个缩影”。 另外,这个时代在军事技术上还有一些革命性的发展,最突出的就是马镫。马镫以及改良过的更符合人体结构的马鞍,能帮助人在马上骑得更稳,做更多复杂的动作。 现在已经发现的,最早的骑手使用马镫的图画是公元332年的,出土最早的马镫实物,是公元415年的,这两个年份分别是东晋的早期和末期,由此可以判断马镫就是魏晋时期出现的。 另外还有刀取代为剑成为标配,砍人的效率更高了。铠甲也改良了,甚至有了战马用的铠甲,这样骑兵的作用就不再仅仅是侦察和袭扰,重装骑兵变成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 这种军事技术上的改良,是因为当时各个政权都要面对频繁的战争,同样,这个局面也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不管南朝还是北朝,都在朝着“军事王朝”转型。作者在这特别强调了一个事件,公元420年,刘裕取代东晋末代皇帝,自己称帝,建立南朝宋,由此也开创了南朝的系列政权。 在我们想中国历史上的大事的时候,恐怕并不会想到这件事,那为什么陆威仪会这么看重刘裕崛起这件事呢?这是因为,刘裕以及以后的宋、齐、梁、陈这一系列南朝政权,改变了之前从汉末开始的皇权和地方大家族之间的权力平衡。 刘裕,他是平民出身,参加了东晋组建的新军队“北府军”,是凭借这军功一点点爬到帝国最高层,所以他的基础在军界,而不在大家族把持的政治精英圈儿。取得政权之后,他虽然也寻求大家族的合作,但是把大家族最要命的三样东西收到自己手里:军事力量、地方管理权,还有财富。 特别是军权,这是军人出身的刘裕最看重的,他自己出身的北府军,主要是由北方失去土地或者躲避战乱的流民组成的,所以他把流民作为跟大家族争夺的主要人力资源,防止他们变成大家族的佃户或者门客。通过这个做法,他打压了地方大家族势力,同时,也给一些像他一样背景的、平民出身的人,留下了一条通过军功获得政治地位的道路。 但是,这招打压了大家族,却没能稳固刘宋政权。把地方军权收上来以后怎么办?刘裕也没有好办法,只能像西晋司马家那样,把军权再分给他的儿子和亲戚们,事实证明这是失败的,刘裕死后,宗室亲贵为了争权,搞出了非常没人性的家族内部大屠杀,当然,这些历史八卦我们就不细说了。 而且,这种做法培养出了新的军阀,南朝后三个朝代的开国皇帝: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跟刘裕背景差不多,军人出身,他们开创的齐、梁、陈,也都是建立在军队基础上,所以作者说陆威一,南朝是军事化的王朝。 北朝的这个特征更明显,十六国以及后来的北魏,基本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的社会形态都还很落后。这些政权都是“建立在最高领袖的军事胜利之上的”,打胜了,一个国家就建起来了,打败了,很可能国家就玩完了。 最典型的是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了,但是进攻东晋,著名的淝水之战一战,前秦大败,很快就瓦解了。所以作者陆威仪用了个非常精辟的评价说,南北朝,南朝有时候是“王朝没有军队”,而北方,是“军队没有王朝”。 这个情况,直到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时期,才逐渐有好转,但是随着北魏政权稳固,北魏皇帝想实行汉化,最终却导致留在北方老家的族人反对,闹了起义,并且引发之后一连串大动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有军事才能的人崛起,其中包括高欢和宇文泰,他们导致了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他们的后人又分别取代东魏、西魏,建立了北齐和北周。 如果把上边这些细节,人名国名时间都忽略掉,让你总结一个这段历史留给你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是不是一个“乱”字呢?没错,这些细节不是我们的重点,重点是,因为乱,每个政权都要千方百计地抓军权,所以作者陆威仪说,南北朝都是军事化的王朝。也正因为这种军事优先的国家策略,导致了朝廷在军事力量的支持下逐步与社会民众隔离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