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 死不治。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膘稿。其传为索泽,其传为
颓疝。曰,一阳发病,少气善荻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二阳一阴发病主 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三阳三阴发病, 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 曰石,阴阳相过曰溜。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 使人喘鸣。
又说,如果阳明之胃气无法供给心脏、脾脏之营养,则必生有隐疾,以男人来说必 精少,女子来说必月经停滞。如再缠绵不愈,则必人体津液耗损,日益消瘦,.而时常如 气喘一样的喘息短气,到此程度病巳深,死期近也。又太阳经有病变,表现出为发热恶 寒或下半身痈肿,有时为肌肉萎缩发冷,腿肚抽筋酸痛,如无明医治疗,则必延伸成皮 肤粗糙,或肠疝气等症状。又如为少阳受病,则病人呈现短气易咳下痢的现象;如缠绵 日久,其必导致心脏痛或食不下咽,大小便不利的现象。如为阳明胃气与厥阴肝脏有病 变,则病人呈现易惊、易怒、背痛,常生噫气、喜欠伸等症状,此名“风厥”。如是少 阴、少阳合病时,则会出现胃胱胀满、四肢肿胀、心胸气闷、常长嘘短叹的现象。如是太 阳,太阴同时受病,病人必有半身不遂且肌肉萎缩麻痹、四肢不听指挥之现象。脉之形 如下,如全部寸,关、尺三部之脉如钩,其坚而搏,累累然如巣子成串一样,‘如外形为 毛,则其状为大且虚而无力状,如脉形成为琴弦一样绷紧而坚急如刀,就是弦脉。又脉 坚如石且坚而不变,轻按重按都一样,则名之石脉。阴阳之脉中,如流水一样,时阴时 阳则为溜脉。如里阴盛而起争,阳受扰于外,阴阳不和时,必令肺中津液无法收藏,必 汗流不止,造成四肢冰冷的现象。阳气无法下降与阴和,必上浮至肺,令病人喘呜不止。
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 和,经气乃绝。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所谓生阳 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 谓之辟阴,死不治。 I
人体中阴之作用在于与阳和,如果过盛则阴盛阳必衰败破散,阳一旦失去作用,阴 无阳在外面守,则阴亦必流失而亡。如阳气弱则阴亦会胜而不柔,以致经脉的流行必断 绝。阴一旦消亡,不出三日必死。阳过盛而阴竭,也不出四日必死。有所谓生阳死阴者, 肝脏之生乃有心脏,此相生的状态即生阳;心脏有病造成肺脏的衰竭,谓之死阴。肺脏 津液下降入生肾津,则谓之“重阴”;如是肾脏衰竭乃至脾脏受损,谓之“辟阴”,因先 天与后天皆大损,必死不治。
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 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阳辟死。阳加于阴,谓 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 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 隐曲,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阳气运行如受阻,结而不通,病人必四肢肿胀。阴气如结而不通,血必无法进入该 脏,结集于外,终而造成血管破裂,血入肠而下血约一升左右(今之四十CC),如二脏结 则加倍,三脏结则更重至三倍。如果阴阳同时受阻不通流,此时如呈现阴盛阳弱,则名 之“死水”,病人小腹肿胀,小便不出。如阳明胃气过热无法宣泄,名之“消”,病人渴 饮而消瘦。又如大阳受困,则名“隔”,病人污不出便亦不出。如太阴受损,名为“水", 病人出现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