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与哀悼 2

丧失与哀悼 2

2021-04-26    06'04''

主播: 知了梦心理工作坊

109 0

介绍:
大家好,我是知了,我们继续《《丧失和哀悼》。 临床上接诊刚刚丧失所爱之人的来访者时的注意事项: 1、设置上需要有某种程度的灵活性。一种极端情况是,比如,对因空难失去了亲人的人,我们不应该要求他来咨询室,也不可以机械地设置50分钟的访谈时间,甚至不可以收费(或许航空公司或救济机构会付费)。这样的来访者被巨大的失控感淹没。如果咨询师能够为适应他而做出设置上的调整,可以使他获得对外界的些许控制感。 2、来访者对自己的状态是有觉察的,他会觉得自己“不对劲”,并且对这种状态持批判态度,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成长过程中被要求“坚强”。此时可以做认知层面的干预,告诉他面临这种极度糟糕的情况,“不正常的”反应恰好是正常的。很多这样的来访者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的动机是,“希望尽早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我们需要安抚他们,告诉他们不要着急,“你对失去的亲人的爱,配得上你难过一段时间的。” 3、对自恋的创伤的处理。咨询师需要谨慎地跟来访者讨论,他的悲伤和痛苦,大约多少是因为亲人的逝去,多少是因为自己无法控制所爱的人的生死。之所以要谨慎,是因为来访者如果太快觉察到自己的痛苦竟然部分来自自己操控的失败,而没有足够“剂量”地为亲人痛苦,就会产生强烈的自责感。 4、对攻击性的处理。向内的攻击会制造抑郁,需要向外。向外如果是针对无辜者,则会引发一些现实麻烦。比如一个抑郁症的女孩自杀以后,她的母亲把全部的愤怒都指向了女儿的医生和医生所在的医院。诱导来访者的攻击指向什么对象,这需要看具体情况。有些时候,咨询师被当成靶子遭到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需要忍受,适当的时候给与解释,如果这个攻击是持续的,而且来访者没有显示任何反省迹象的话,建议终止咨询关系并转诊。一个有点无奈的说法是:也许下一个咨询师更适合他。这样的情况也确实经常发生—换了咨询师后就峰回路转。 5、力比多投注。也需要向外指向一个客体。有人说治疗失恋的最好办法,是重新开始一段恋情。丧失了一个亲人之后,也需要找另外一个“亲人”,但是,这会令人产生背叛者的内疚感,觉得对不起逝者。这种内疚感是潜意识层面共情了逝者之后产生的,所以仍然建立在逝者没有去世、并且还会回来的基础之上。在恰当的时候,需要面质这个否认的防御机制。 6、对于处于丧失早期阶段的来访者,不可以使用精神分析或其他流派的治疗,几乎只能使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精神分析的解释性技术,只可以在来访者重组阶段才能使用。 以上谈到的都是与儿童期被抛弃的丧失、以及与死亡有关的丧失。下面谈一谈日常生活中时刻在发生的、微小的、经常被忽略也同样经常被看见的丧失:时光流逝。它每一秒都在让我们失去青春、美貌、活力、健康,累计起来就是最终失去生命。把局部放大来看,应对这样的丧失的哀悼,跟急性丧失的哀悼是完全一样的。具体表现是: 1、有悲伤。圣人那句“逝者如斯夫”的悲伤,流淌了2000多年,仍然在表达活着的人的伤感之情。 2、有否认的防御机制。方式多种多样:40岁的人说自己18岁,做跟自己年龄不符的事情,化妆品的过度使用等等。有人会沉浸在过去的辉煌岁月中,好像那些岁月从没有过去而是正在经历。 3、愤怒,指向年轻人的愤怒。指责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不负责任的一代、没有崇高理想的一代等等,都是对自己不再年轻的愤怒的表现。过度夸赞年轻人,则可能是愤怒的反向形成。 4、寻找丧失物的替代品。时间让一切腐朽,那就寻找不朽吧。我们会赋予很多东西以不朽的意义,并把自己融入其中:土地、建筑、伟业、思想、书籍等等。但我们其实也真切地知道,这些都是自欺欺人。 5、自恋受损。多少英雄美人想让时间凝固,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熬夜的人不想结束这一天,他们“睡”不瞑目,但仍然无法阻止太阳照常升起。 6、 最后当然是,随时都在发生的我们内心的重新整合。这就是生活值得继续过下去的原因。 好了,谢谢收听, 下一讲是《分析场景中的幻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