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性的态度对长程工作的意义 1

分析性的态度对长程工作的意义 1

2021-05-21    08'55''

主播: 知了梦心理工作坊

153 0

介绍:
大家好,我是知了,今天开始第四讲《分析性的态度对长程工作的意义》。 2019年中国精神分析大会在上海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精神分析的态度。这一主题吸引了工作室一行7人前往,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大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会主席张海音老师的欢迎致辞:“在具体的精神分析临床工作中探索和理解内心的真相,我们跟随的是心,我们要有仁爱之心,对人类的心灵运作心怀敬意,在潜意识面前谦逊而有自信,保有探索的好奇和兴趣,但又不为全能全知所诱惑、操控,有能力觉知并容纳、理解内心的焦虑,在各种压力面前仍保持精神分析求索心灵真相的精神”。精神分析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仅仅谈性、谈攻击、谈俄狄浦斯冲突的知识学科,而成为了一门艺术。在现实情况中,咨询师通常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上了很多的课程,但是对于精神分析的态度却少有机会被细细言说,那么作为精神分析的从业者以及传播者,我们又该如何将这样的艺术体现在和来访者的工作中呢?这就是我想和大家谈的关于分析性的态度对长程工作的意义。 所谓分析性的态度,其实说的就是咨询师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对于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在我看来,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进行工作与应用精神分析式态度之间有着深刻且交互的关联。精神分析是与潜意识沟通,理解潜意识从而达成心理最深层情感连接的关系。这就决定了精神分析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因此分析性的态度,即对潜意识抱有好奇、探索和理解的态度,透过分析过程中呈现的各种现象尝试分析和理解其背后的动力学意义,以上这些都体现在每个50分钟的咨询工作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倾听的能力、个案概念化的能力和干预的能力。这三个层面可被视作是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素,也是体现一个咨询师胜任力和建立长程工作关系的能力。有的新手咨询师对于分析性的态度的理解认为仅仅是倾听、理解和共情,当然这些部分对于建立咨询联盟是很重要的,可是假如咨询师仅仅只做倾听、理解和共情的话,那么这不能被定义为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在弗洛伊德看来,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在理解来访者提供的材料的过程就如同释梦的过程,咨询师是潜意识的解读者,假如那些潜意识的内容仅仅只是被听见,却没有被提升并朝向解释得以呈现的话,亦或是如果咨询师没有对被说出的或者被思考的潜意识采取干预的话,那么所有的材料就都仅仅不过是一堆语言层面的表达而已,咨询的过程就跟日常交流无异,咨访双方都失去了对来访者潜意识探索的意义。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个案例情境来具体谈谈分析性的态度。 案例情境:L先生是一位精神分析的爱好者,上过很多“大师”的课,每每在咨询中谈及那些概念眉飞色舞。来做咨询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个人成长,但是在咨询中,咨询师常会感觉他们不像是在做咨询,更像是在做学术研讨。一次,当来访者谈到精神分析中关于俄狄浦斯冲突的内容时,来访者完全沉浸在描述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中,咨询师感觉自己似乎“不见”了,于是询问: T:“不好意思打断你,在你谈到俄狄浦斯冲突的时候,我想问问你,这个理论跟你自身有什么样的联系?” P:“当然啊,我不是一直都跟我父亲关系不好吗?我觉得我肯定也是在跟我父亲竞争。” T:“嗯,关于竞争我会想到此刻,似乎你对我也有竞争,在讲述着理论的时候,好像完全不需要我”。 P:“是这样吗?这是不是让你有些生气啊?” T:“我更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P:“对啊。我就想知道你生气么?” T:“如果我有生气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P:“回答你有没有生气很难吗?(提高了音量)我每次问一个问题,你后面回一个问题,我们好像绕着磨在转的驴子,你不觉得很可笑吗?” T:“………”咨询师感到更大的压力和挫败,只能沉默应对。 P:“(沉默,但明显有生气),今天时间也差不多了,就这样吧”。提前了5分钟,走出咨询室。 首先,我们从倾听的能力来看分析性的态度。在心理咨询的设置下以咨询师的身份去倾听来访者时,必须事先给出一个框架。因为有一个框架,才能允许咨访双方之间能发生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师所提供的这个框架包括外部成分和内部成分。外部成分很好理解,简单地来说就是时间、地点和人物。 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一般是50分钟,在咨询室里,咨访双方用言语的表达来交流沟通。那在这里我需要说明的是,设立和维护咨询设置是咨询师的基本职责,也是分析性态度的基本要素,否则咨询对话就成了日常交流。因为外在的环境对来访者存在特殊的内在关系:象征着父母对孩子保护的功能;为咨询师和来访者提供保护,避免咨访双方陷入二元共生的状态中。在咨询初期咨询师需要帮助来访者建立外部框架并告知对方其意义,这个部分的内容在本系列课程的第9讲中有详细的内容,我就不再赘述。接下来我就重点谈谈内部框架,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咨询的工作时要尽量做到两点:中立和节制。第一个中立,即咨询师需要以不带批判色彩的态度来倾听来访者。这种不作批判的态度的重要性在于,咨询只有保持中立,才能保证来访者的“移情”不会受到咨询师本人的影响。再就是节制,它一个层面是指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不能为满足自身需求而以自恋的方式利用或虐待患者;另一个层面指的是咨询师能够容忍自己无法立刻理解来访者,并且给自己一点时间来处理这种不理解,而不是迫使自己一丝不苟地遵从僵化的理论体系去回应来访者。 回到案例情境中来看看经由来访者的表达,我们听到了什么?在一个意识层面,我们听到L先生上了很多“大师”的课程,然后为了个人成长来做咨询,可是在咨询中却又总是谈及理论,那么这些内容的背后所暗含的潜意识内容是什么呢?假如咨询师仅仅只是在一个很意识化层面去倾听,那么咨询工作就会演变成一场学术讨论,有可能偏离了个人成长的部分。所谓的分析性的态度在此的体现就是,咨询师不是去倾听那些来访者被压抑的冲动、防御所导致的症状继而给个解释或者诊断,而是作为咨询师的内在状态,对于来访者他怎样呈现一件事情是非常的重要。来访者他一个人去讲这些事情,跟他面对我们这个客体去讲述这些事情是不一样的,这也是自我体验的意义,同时也说明客体存在的重要性,所以这就在要求咨询师要以一种情感协调、共情内省的方式来倾听,即尽可能去理解在来访者的那个语境里面他要表达什么,要从这些材料里面去搞清楚他内心最期待得到回应的那个部分是什么。 好了,谢谢收听,我们很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