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早期祖先——南方古猿掌握直立行走的能力时,跑步这项运动就已经出现。在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中,苏格拉底将不停移动的日月星辰称为奔跑者。在先民们有了更先进的工具,便不需要借助奔跑来追逐猎物直至其精疲力竭后,跑步便逐渐转向了竞技性。我们在看到马拉松比赛时,就会想到希腊士兵菲迪皮德斯报捷的故事。然而,事实上当时的菲迪皮德斯先从马拉松跑回雅典要求增兵,随后又跑去250公里以外的斯巴达求援,当他又跑了280公里回到马拉松时,波斯军队已经被希腊军队打败。于是菲迪皮德斯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次返回雅典报捷,在抵达终点后,力竭死去。
因此,菲迪皮德斯实际的奔跑距离是如今马拉松运动的20倍。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发现跑步与马拉松赛事逐渐在当今社会成为中产阶级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渴望在单调的户外跑与马拉松跑中,获得如同菲迪皮德斯一样坚定的意志与令人难忘的高光时刻。
在今天的节目中,让我们透过跑步运动,伴着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近距离窥探一下中产阶级的审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