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G大调第3小提琴协奏曲K. 216

莫扎特--G大调第3小提琴协奏曲K. 216

2018-11-27    23'00''

主播: 96涛声依旧

472 11

介绍:
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16号,Violin Concerto No.3 In G major,K216 1775年,19岁的莫扎特共完成了五部小提琴协奏曲。第三协奏曲完成于同年9月12日,它虽然还留有第一第二协奏曲的痕迹,但表明作者的艺术风格有了新的发展。德国著名音乐评论家阿•爱因斯坦曾给予高度评价:“这时,莫扎特的音乐语言变得深刻了。缓板(第二乐章)仿佛是凭着神力创造出来的。”第二乐章慢板来自加瓦尼亚斯与亚力山大•格南的法国色彩的影响。这首协奏曲和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中最美丽的两部。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先由乐队以强弱对比的方式,奏莫扎特自己创作的音乐剧《牧羊人之王》第一幕第三首中咏叹调改编的第一主题,经过部后,在第一小提琴引导下,双簧管与圆号以主调弱奏第二主题。主奏小提琴在双簧管以属调奏第二主题后,主奏小提琴再重复。发展部由全合奏始,出现小调色彩后,主奏乐器加入,乐队中的小提琴与主奏小提琴形成美妙的对比,转调进展后,主奏小提琴奏新的旋律,在延长音上打住后,双簧管奏呈示部中用过的音型。再现部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以原型复现,双簧管与圆号弱奏第二主题,二声部小提琴伴奏,主奏小提琴继承。乐队合奏带向华彩,结尾部使用了乐章开头第一主题之后的经过句而结束。 第二乐章:慢板,D大调,这个乐章长笛代替双簧管,先由第一小提琴奏主题,支持这个主题的是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三连音,以及低音部弦乐拨奏。主奏小提琴反复主题后给予变奏,长笛与第一小提琴奏属调的副主题,主奏小提琴继承,再由双簧管与第一小提琴重复一次。发展部为主奏小提琴处理主要主题,为极美的部分,再现部第二主题回到主调,从延长音引出华彩,终结部使用了结束呈示部时用的音型,最后主奏小提琴以准备要奏第一主题的方式结束。是一首柔情的“浪漫曲”,旋律气息宽广如歌,是莫扎特的抒情感人的篇章之一。乐章中,两支长笛取代了前后乐章的双簧管,它那慵倦的音响和带弱音器的弦乐器,都给音乐蒙上了一层优郁和冥想的色彩:管弦乐声部同独奏小提琴富于表情的对答,如同水彩画的精致色彩一般,在这里组成了一幅迷人的音画。这一乐章的音乐传达一种甜蜜的感觉,充满了温和的感情。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G大调。先由弦乐五声部表现主题,后半部加入双簧管与圆号,反复后,奏快速音群,第一小提琴奏活泼的曲调与管弦乐追逐,然后主奏小提琴才在小提琴二声部伴奏下,奏有几分悲情的副主题。主要主题回到主奏小提琴上后,主奏小提琴又奏副主题,在细碎音符为中心的快速音群后,再现副主题,然后又在小提琴二声部伴奏下奏主要主题。此时转为行板,G小调,以主奏乐器为中心,弦乐伴奏,管乐器在后半部介人,以长音符润饰。接着是小快板,G大调,民歌调,仍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小快板主题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后半部变成三连音拨奏的分解和弦,双簧管表现主题,主奏小提琴奏新音型,双簧管奏主题,主奏小提琴再以三连音分解和弦伴奏。小快板主题因接近斯特拉斯堡古老曲调,有人称此协奏曲为“斯特拉斯堡协奏曲”。这--乐章最后回到开头的快板,G大调,表现主奏小提琴与乐队的追逐,最后在双簧管与圆号的音响下平静地结束。 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各种对比性的音乐形象不断在转换,但又始终返回到乐章的基本主题上来。下面就是乐章的基本主题:乐章中,妩媚的田园诗同生动活泼的幽默感结合起来了。看来,莫扎特可能是受一种渴想发明创造的精神支配着。现在,回旋曲的基本主题停下来了,在音乐完全静息的这奇妙的一瞬间后,突然出现一支缓慢平稳的旋律(在g小调上),它带有民间音乐的特点,好像是在模仿古老的法国双人舞似的—这种舞蹈原来是用一种叫做诗琴的拨弦乐器伴奏的,在这里,则用弦乐器的拨弦来模仿:不一会儿,这双人舞就被“斯特拉斯堡”的热情横溢的民间舞蹈旋律所打断: 莫扎特喜欢运用暗示同民间音乐创作保有联系的手法,这在十八世纪协奏曲创作中也是极为常见的。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中,特别是在最后乐章的回旋曲中,我们时常可以听到类此的民间歌曲或舞曲的动机,这些特点使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十分近似他的嬉游曲或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