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小提琴协奏曲(K.218)
第四小提琴协奏曲(K.218)Konzertfur Violine und Orchester No 4。
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有七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前五部是莫扎特十九岁时在家乡萨尔茨堡作成的。现在演奏得比较频繁的是第三(K.216)、第四(K.218)、第五(K,219)这三部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775年10月。它跟其他几部协奏曲一样,音乐性格单纯明快,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它既表现了莫扎特家乡萨尔茨堡的音乐风味,又反映了他到意大利、法国等地旅行后的收获。例如,乐曲吸取了由纳尔迪尼、塔蒂尼等当时著名演奏家所采用的意大利小提琴音乐的演奏技法。本曲乐队部分的编制采用两支双簧管、两支圆号,并以弦乐器组(五个声部)为主体。下面重点介绍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速度,D大调,4/4拍,采用协奏曲风格的奏鸣曲式构成。这种类型的奏鸣曲式拥有双重的量示部。按照惯例,先由乐队演奏第一个呈示部,然后再由独奏小提琴演奏第二个呈示部。本曲也是先由乐队演奏。乐曲开头用乐队的全奏强有力地呈示第一主题的前半部分。
主题前半部分带有明显的号角性音调和进行曲体裁特点。由于它那队列进行曲般的声响,这部协奏曲有时被称为“军队风格的小提琴协奏曲”。
主题的后半部转换成为舞曲般的音乐。副部主题的呈示以小提琴为主。副部主题由双簧管在高八度上反复第二主题之后,在主调上出现结束部主题。
第二呈示部先由独奏小提琴在高音区歌唱,并在主音上告一段落。接着小提琴交替唱出属于主部的新主题和副部主题。
主部新主题在结尾之前,独奏小提琴用主部新主题开头的音调开始演奏华彩乐段。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A大调,3/4拍。
第三乐章:回旋曲,D大调,2/4拍。
回旋曲主题轻盈而优美的回旋曲行板主题在整个乐章中以原调再现过三遍。夹在其中的插部段落速度加快,呈示改为6/8拍的轻快主题。
主要插部主题,以适度的快板速度呈现的主要插部段落与回旋主题自然形成对照。在这两个主题交替出现两次后,用行板速度插入了间奏段落。
间奏主题,主题性格跟回旋主题、主要插部主题都相异的间奏部段落,使本乐章有了更多的变化。在间奏部之后,回旋主题与主要插部主题都再现过两次,最后用适度的快板段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