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
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效法者,承天时行,惟效法之而已。极数者,方卜笙之时,究极其阴
阳、七八九六之数,观其所值何卦,所值何艾,以断天下之疑,故曰占。通 变者,既卜笙之后,详通其阴阳老少之变,吉则趋之,凶则避之,以定天下 之业,故曰事。以其理之当然而言曰道,以其道之不测而言谓之神,非道外 有神也。O此一阴一阳之道,若以易论之,阳生阴,阴生阳,消息盈虚,始 终代谢,其变无穷,此则一阴一阳之道在易书,易之所由名者此也。圣人 作易之初,不过此阴阳二画,然乾本阳而名为乾者,以其健而成象,故谓之乾。坤本阴而名为坤者,以其顺而效法,故谓之坤此则一阴一阳之道在卦 者也,故究极此一阴一阳之数以知来,则谓之占,详通其一阴一阳之变以行 事,则谓之事,此则一阴一阳之道在卜策者也。若其两在不测,则谓之神 盖此一阴一阳之道其见之于人则谓之仁知,见之于天地则谓之德业,见之于 易则谓之乾坤,占事人皆得而测之。惟言阳矣,而阳之中未尝无阴,言阴 矣,而阴之中未尝无阳,两在不测则非天下之至神不能与于此矣,故又以神 赞之。
右第五章此章言一阴一阳之道不可名状,其在人则谓之仁知,在 天地则谓之德业,在易则谓之乾冲,占事而终,赞其神也)通章十一 个“谓”字相同“一阴一阳”贯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