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知名金融学者,《香帅财富报告》《香帅金融学讲义》作者香帅在京东直播上的分享。
音频为内容精编版,想要了解更多细节,还请侠客阅读文稿。
从家庭和个人来讲,人的财富无非就是两部分,一部分通俗地称为“钱生钱”,另一部分就是“人生钱”。
“人生钱”是指劳动收入,包括做好职业选择、行业选择。
“钱生钱”则涉及资产配置和财富投资——在金融深化的时代,房产、债券、股票、基金等投资尤其重要。
人生越往后走,“钱生钱”就越来越重要。
过去几年,资本收益率远远大于平均社会劳动的收益率,如果你不能学会“钱生钱”的话,就会被好的、快的、能够“生钱”的财富抛在后面。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从金融理论方面来看,如何择业、投资等问题。
首先,作为一个理性的乐观主义者,我眼里的2021年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词叫“艰难”,艰难是我对2021年的经济状况没有那么看好。
第二个词叫“求稳”,求稳是我对2021年的金融资产情况抱着一个比较谨慎乐观的态度。但是是高度谨慎,微弱乐观。
第三个词叫“有光”,有光是指中国人是很了不起的群体,总是有希望的。
对待2021,一定要用理性的乐观主义态度来看。
乐观主义是用来克服暂时的困难的,理性是要在乐观的时候保持镇静的心态来看待这些问题。
现在中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虽然仍有零星疫情爆发,但是大城市基本上都能够正常安全地生活。
但是,反过来看,如今,头部效应愈演愈烈,能够进入头部,就有上升空间,进不了就落下了,这和我们面临的时代大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而2020年的疫情又加速了这件事情。
2020年3月时我说:今年一定是线上化和数字化加速的时代,数字化会变成一个主题词。
数字化是一个系统,但很多人都会被困在系统里。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导致了社会分化,中间层逐渐消失,只剩精英层和中下层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我们差不多每个人都是信息化、数字化的受益者,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数字化在加大社会分化。
数字化以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工业品的价格迅速下降,同时有大量中间层职位消失——我称之为消失的中间层。
近30年来,美国经济增速已经下来了,越过了20世纪70年代的万元美金社会。
但是中国没有,20世纪80年代,我们还处于工业化时代,还伴随着城市化。巨大的进程导致巨大的增长,就把数字化带来的中间层遮住了。
我们再来看看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一个向钱看的市场,股市就特别典型。
这几年,医药板块、大消费的领域,市值都是翻番的。但是有些行业,比如煤炭、有色金属,不涨反跌,在走下坡路,分化越来越严重。
金融市场比我们想象中要聪明得多,在2020年这场疫情的催动之下,数字化进程加快了6~7年。如果今年疫情还不结束的话,数字平台继续受益,可能就是加快8~9年。
听上去并没有多长,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讲,你本来有10年时间去做准备,数字化的潮流就把你推到了风口浪尖,缓坡变陡峭,由不得人了。
这时,选择就变得特别重要。
很多人有种错觉,数字化好像就是做IT码农,但事实是,数字化越加速,对普通人越有利,反而现在对码农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我称之为后数字化时代。
现在虽然还有空间,但数字基础设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大规模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结束了,就要回到本质。
就像20世纪初,电也和互联网平台一样,大家觉得很神秘,电力大亨们相当于今天的互联网巨头,万人歆羡,并且获得了巨额利润。
但现在不会有人把电作为一门新技术,尽管我们离不开它,但也不会对它有更强烈的感受。
数字化会像电一样成为我们的背景,但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那扇门已经推开了,但是你还没有完全进去,我称之为数字化的旋转门。
所以,专门从事数字化开发的职位会慢慢减少。
什么是数字化背景?
比如,开小店的不用街边叫卖了,而是采取数字化营销策略。原来是做大众生意,现在你完全可以做一款小众产品。
尤其是在中国,1000万人也叫小众。但是对一款产品来讲,1000万已经是欧洲好几个国家全员的量了。
这个时代,再出现马云、马化腾的机会在变少,尤其是今年,平台监管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小而美的机会变多了。
当世界都在增长的时候,我们就追求增长,但是现在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的时候,增长又停滞,就开始变得不患寡而患不均了。
全球从增量时代走向了存量时代,2020年是一个历史拐点,让冰山浮出了水面。这里的两座冰山就是数字化技术进步和分化,美国今天就是冲到冰山了。
增量时代我们讲究效率,存量时代我们要讲究公平。
现在到了没有办法不讲究公平的时代,如果你不给这个社会托底,任由这种情况发展,分化就会越来越扩大,最终底层摩擦的成本还是我们来承担。
未来各大数字平台仍然会保持垄断地位,这是历史演进的步伐;
此外,未来的5~10年,中国、美国、欧洲在内的所有政府都会对数字平台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中国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和全球同步的,只不过我们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状态。
2021的上半年,从央行现在面临的通胀情况来看,很难大放水。
易纲行长在达沃斯论坛上说中国的宽松货币不会退出,大体上会维持现在的节奏,不会大放水,也没有必要。
即使今年就不放水,也能维持7%左右的增长。稍稍松一点点,保7%是没有大问题的,没有必要大放水。但是很紧也不太现实,毕竟要应对冲击。
很多人问我1月份这波大涨到底是怎么起来的,其实有几个因素:
1.10~11月的投资数据特别好,工业投资起来了,后面工业企业的利润大概会在1月、2月份左右慢慢地显示出来,这时金融资产价格就开始反映企业利润了,1月份出了好多年报,3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00多家利润都翻番了。
2.现在是经济最好的时候,也是股票价格最贵的时候,因为它们反映的都是后端的利润。工业增加值12月已经下来了,意味着再往后推几个月,一季度后的工业利润不会有一季度好,股价这时候处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
3.通胀下来了,货币政策稍稍松了一点,市场上钱多,投资下来了,钱放到市场上,市场上又没有拿去投资。原来很多钱投到房地产市场里面,房地产12月份三道红线死死卡住,这一波没有了。
整体来说,多出来的钱往金融市场上走,预防性储蓄也往股市里面走了。
所以,一个是资金面的问题,另一个是基本面的问题,二者“联手”导致了现在金融资产的价格。
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比较陌生的部分。
原来买哪里的房子都行,现在好多地方真的不能买了。即使是大城市里面,比如像上海的宝山、北京的燕郊这些地方,在我的名单上也是打叉的。
我把房子分两种,消费和资产。
这就导致居民的储蓄原来有一大半是放在房地产里面,每个月的房贷其实也是强制性的储蓄。
现在家里有两套房子以上的,房子已经占了家庭资产的80%,同时面临着产权续费、交易税等问题——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是比较大的。
面临的不确定性大,买了五年之内还不能卖,假如这已经占据了你家比较重的部分的时候,这时候真的要考虑往股权上投。
最后,我和大家谈谈投资与人生选择。
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
投资跟体育竞赛一样,真正高手对决的时候,最后决定胜负的就是非受迫性失误,谁的非受迫性失误少,谁就赢。
整体上有两种投资思路:
一是寻找安全资产。
比如黄金,以现价为基础,黄金未来两年应该还有20%、30%的涨幅,而且黄金波动很大,不能随意乱加杠杆。但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安全资产,近两年之内它就是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资产。
此外,还有一个安全资产,就是中国大城市的房子和茅台。
二是与泡沫共舞。
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头部时代, 低增长、低利率伴随高分化、高波动、高估值。
低增长,意味着项目少;低利率,意味着资金多。
高估值,意味着头部项目吸引到大量的资金;高分化,就是那些不好的项目无人问津,所以估值的中枢往上拉。因为钱太多了,导致头部项目飞上天去。比如,特斯拉的估值就过高。
第一,不要盲目踩点,因为踩点真的太难了。2021年中产到中产以上的家庭,要以保卫资产为主。
第二,可以适度参与风险资产配置,与泡沫共舞,但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配置在安全资产上。如果你真的想参与到这个过程,定投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我对比特币2021年的情况持谨慎,甚至迟疑的态度,今年美国新上台的财政部部长耶伦对比特币是比较反感的。
另外,央行的数字货币推出以后,可能对比特币是一个比较大的逼空的消息。
基金部分,我个人是清仓过年的,因为我心里有更好的投资标的,且现在价格偏贵。
但你没有其他的好的投资标的,就把钱这么放着,也不是好主意。
具体根据个人的财富来考虑,但有一点,用来做金融投资的钱千万不能是为流动性需求准备的流动性资金。
如果你怕错失机会,不妨轻仓,不要全面清仓。
行业内一般有个惯例,包括机构,也不会满仓过年的,可以降一定的仓位,满仓风险是较高的。
还有一种价值投资者,采取基金定投,以3~5年为期,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你要是买了一个特好的基金,过去两年都没有挣到中位数以上,低于平均水平,可以考虑继续持仓。
对很多家庭来讲,不一定要持有特别满的仓位。
总而言之,中国人拼命追求财富和增长,中国在增长的通道上还有很多的机会,我们还有很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