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湖畔答辩LIVE,分享者是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音频为内容精华版,如需了解更多内容,烦请阅读文章。
大家好,我是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
我是湖南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父亲创办了村里第一家乡镇企业,是一家纸箱厂,母亲是农村信用社的会计。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人来人往,都是来找母亲办存款和贷款的乡亲,初中时我就常去父亲厂子里帮忙接待客户或者发货,最早的商业意识就来自于此。
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以“优等生”的身份度过的,学习成绩好,逐渐养成了凡事追求与众不同的习惯。
比如数学题,用常规解法太简单,我就会变着法儿去找一个不同的解题方法。
老师的正向鼓励,让我更坚信“与众不同”的价值。
我这种骨子里追求创新和与众不同的性格,也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创业选择,那就是“不对称竞争”——在一个大行业,选择没有强对手的细分战场,用创新的打法创造了一个新品牌“江小白”。
创立江小白时,我最初的目标是,先赚到一个亿,然后在十年内做到十个亿。
如今,这两个目标都早已实现,江小白在一片红海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
刚开始其实没多少人把江小白定义成网红,我自己期望也没那么高,可能是环境的变化和某些幸运的因素导致它很快火了。
本质上,江小白的呈现方式和盈利模式都是通过品牌展示出来的。因此,它是一家品牌公司,品牌就是让用户接受产品的重要载体。
若我们还有一点小梦想,就是驱动自己往前走,因为存在感会比生命延续更长的时间,比如建筑与艺术。
做一家百年企业是很难的事,而比做企业更难的是做品牌,比品牌生命周期更长的是人的思想。
说起江小白的成功与失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角度是不一样的,当行业天花板较高时,利用创新能力选择小切口,要在大赛道通过新方式方法产生相对的高效率,这就是“大小高新”。
这里会有一些坑,比如在选行业时,大家都寻求小而美,但从商业角度来讲,我们还是要避免一味地追求“小”。
今天,没有人知道绣花针的第一品牌是什么,这就形成了商业角度的小切口,但其实意义不大。我曾经就因此被diss,因为江小白做的就是年轻人喜欢喝的小瓶酒,根本就不是主流。
第二,在品牌中,最重要的是定位。回到江小白的原点,我们将其主要场景、市场、阶段都反向推动。
在白酒行业,细分场景至少有五个:商务接待、宴席、家宴、休闲饮用、礼品等,
最大的市场是商务宴请。
如今整个餐饮行业发展出现了重大变化,高端宴请场所发展并不是很快,休闲场景反倒增多,大家的生活态度从面子到里子,从悦人到悦己。
江小白将品牌通过“小聚、小饮、小时刻、小心情”这四个词进行定位与对照。
只要将所有的“小”改为“大”,就会形成差异化。“大聚”一般都是正式的大宴会,“小聚”则是好友之间的聚会活动;“豪饮”存在于中国的圆桌文化中,“小饮”则多是面对面在户外旅游、夜宵等小场景中出现的行为。
太多的品牌会标记重大时刻,而江小白的“小时刻”记录的是自我时刻。每个人都向往“高大上”的时刻,但也享受有“小而美”的时刻。我们除了拥有宏大的叙事情结,也需要有与自己、与兄弟对话的“小心情”。
第三,还要避免以下几个坑。
坑一:不要见大做大。虽然见大做大是顺人性的,但其实是个大坑,而见大做小是反人性的。因此,我们应换位思考,提升认知与格局,将欲望替换成愿景。
坑二:早期不要急于成为主流。主流有主流的搞法,边缘有边缘的搞法。边缘创新,从非主流切入,形成立锥之地。
坑三:对标优秀,并追随优秀。品牌在早期时,应尽量找到小切口,在其中树立成开创者。获得关注度才是活下来的第一重要命题。你的关注度一定是基于你与众不同。只有开创者,才有资格被关注,跟随者没有这个资格。同时,永远不要害怕被跟随。
做好品牌,我认为有以下4个点。
一是为用户赋能。
我们有个“终极之问”——江小白能为用户创造什么价值?
通过自然酿造的粮食酒、健康的酒带来愉悦之感,就是江小白为用户的赋能。高粱酒的产品特征就是:清淡入口柔、易醒不上头、包装简单朴素、好而不贵。用户喝的不是豪华包装,而是内容。
二是为用户赋情。
只有产品好还不够,还需要情感赋能。若这个世界变成算法的世界,人类未必会觉得幸福。
用户的很大一部分需求是基于情感的,尤其是酒类,更大的直接需求是情感交流。江小白在特定的场景中,为特定人群提供更好的情感依托。
酒类可以帮助用户感受更好的情绪,即释放情绪。
三是为用户赋意。
为什么我们叫“江小白”?
其实,“小白”就是字面意思,就像什么都不懂的一张白纸。因为当年互联网文化兴起,流行的网络语就是“我是小白”……很多人希望向别人展示自己的高大上,而我就心甘情愿将自己放低、放小,做个小白。这就是我做品牌的初心。
为用户赋能,为用户赋情,为用户赋意,是如何去做好一个品牌的“术”,就是你的方法。再往下走还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底层基石——产品、用户和组织,无论你做任何行业、哪个品类,这三件事都是最重要的。
首先,你要向用户交付什么样的产品,这是产品端、供应链端的。
其次,你如何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理解用户。
最后,做好前两者都需要依靠内部组织来完成。
品牌从0到1的创建只是术的东西,往下看才是真正的考验。你的表现可以慢一点,业绩也可以慢一点,但一定要非常专注并且关注在供应链端产品的不断迭代,真正给用户提供好的产品。如同马斯克所说:一个CEO,需要真正把精力放在产品端,与用户对话,洞察语言背后的真实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我自己经常跑市场,前段时间我去那种很小的街边烧烤店,只要看到有消费者在喝江小白,我就去“陪”他们聊天,和很多人聊。
这比我们在公司开战略推演会、共创会更重要——到真实场景之中,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
有时候,我们很喜欢从业绩上理解公司的价值,但公司的快速增长有可能只是借助某一风口,本质未必是好的,所以这个判断角度并不完全准确。
当公司不好时,组织能力反倒要增强,因为留下的都是相信你的人。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外表的业绩和方法技巧,还需要看商业模式、人和事。
在做公司和自我认知迭代的过程中,我们应从最表象的东西往下去看本质,最后归结于“心大于体,体大于技”。
最后,我想谈谈创始人与品牌的关系。
我一直认为,不是创始人创造了一个品牌。江小白的崛起跟我们的小伙伴有很大关系,甚至跟每个用户都息息相关。
我们去理解未来品牌这件事,它一定不会消亡,但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出现用户共创的品牌,这是在品牌领域里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用户更多地参与进来创造品牌。
但任何一个品牌都离不开创始人。若一个品牌真正有灵魂,就要创造出来一些意义,创始人在其中一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到我自身,我创业已有10年。一个CEO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寻找理念。我们为用户、行业、组织、员工创造什么样的价值;第二,战略方向。战略方向一定是靠CEO去制定的。作为CEO,拥有更好的想象力,就是战略方向;第三,策略方法;第四,组织运营。
一个创始人身上应该有三个圈:
最大的是认知圈,你知道什么、了解什么;第二个是中间的圈——能力圈。我知道什么很重要,但没有精力、没有能力全部动手去做;第三个是最里面的圈——结果圈。你做了,还得到了结果。这三个圈是套在一起的。
因此,在自我迭代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拼命把认知圈往外拱,才能拽着执行圈变大,最终结果圈才会变大。当执行圈远小于认知圈时,我们有时就需要克制。该干活的时候就干活,该读书的时候就去读书;如果只读书不干活,是不行的;只干活不读书也不行,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理解。
其实,在做江小白的过程中,自身的获得感就是追随梦想,从小做起,创造我们认为的奇迹。其次,寻找意义与快乐。我们需用心了解用户、观察场景,找到场景和用户的意义。
说到底,江小白的品牌故事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小、心、意。
笔记侠的分享在各大音频平台喜马拉雅、懒人听书、蜻蜓、乐听、36氪、荔枝等都有发布,感谢您的支持!笔记侠商业合作包括深度专访、品牌传播、线下沙龙合作请联系魏智上 176318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