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日报】
【知其不可而为之】
■语出《论语》:“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大意是: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
■孔子一生,有太多的理由让自己不乐观。从55岁到68岁,孔子以老迈之躯,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周游列国。尽管他在当时就被称为圣人,但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拒绝。然而,孔子抱定自己的理想,坚定地走在实现理想的路上,一往无前;
﹢﹢﹢﹢﹢﹢
■孔子并不把自己的个人命运和功名看得太重,他在乎的不是个人,而是个人所承担的文化使命。受孔子思想的影响,中华历史上的圣贤和以后的儒家,都不计较个人的待遇和前程,而是甘愿为文化,为苍生,为大众,舍生取义,舍小我而成大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其实是孔子留给我们的又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即便“累累如丧家之犬”而精神不改,孔子晚年退居讲学,仍为推行“仁道”而贡献力量。正如曾子所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正是这一方面的精神,突显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特征,与知其不可而不为的道家大相径庭;
﹢﹢﹢﹢﹢﹢
■佛家说“佛有三不能”,其一就是众生不能度尽,但是,大乘佛教的精神却正是要深入苦难,普度众生。被尊为“大愿”的地藏王菩萨所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仔细琢磨,这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完全一样的;
﹢﹢﹢﹢﹢﹢
■变法失败,谭嗣同劝梁启超出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于是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从容就义。明末大家张岱说:“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湖湘人的“霸蛮”精神还有“倔强”的性格,多少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相类似。
﹢﹢﹢﹢﹢﹢
【聞聖公益 为您转发】
【天心高鉴 志在圣贤】【2016.10.18】
(转发时,将吾名改汝名,传播国学,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