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1複習內容:
3.05 子曰^ 夷狄之有君 不^如諸夏之亡也
3.06 季氏旅於泰山 子謂冉有曰^ 女弗^能救与 對曰^ 不^能 子曰^ 嗚呼 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3.07 子曰^ 君子無所爭 必^也射^乎 揖^讓而升 下而飲 其爭也君子
3.08 子夏問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為絢兮 何谓也 子曰^ 繪事后素 曰 禮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詩已矣
3.09 子曰^ 夏礼 吾能言之 杞不^足^征也 殷礼 吾能言之 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 則^吾能征之矣
2016.10.21學習內容:
3.10 子曰^ 禘自既灌而往者 吾不^欲^觀之矣
3.10子曰:“禘⑴自既灌⑵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禘祭的礼,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看了。”
【注释】⑴禘——这一禘礼是指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大祭之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不过周成王曾因为周公旦对周朝有过莫大的功勋,特许他举行禘祭。以后鲁国之君都沿此惯例,“僭”用这一禘礼,因此孔子不想看。⑵灌——本作“裸”,祭祀中的一个节目。古代祭祀,用活人以代受祭者,这活人便叫“尸”。尸一般用幼小的男女。第一次献酒给尸,使他(她)闻到“郁鬯”(一种配合香料煮成的酒)的香气,叫做裸。
【论语正义】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孔曰:“禘祫之禮,為序昭穆,故毀廟之主及群廟之主皆合食於太祖。灌者,酌鬱鬯灌於太祖,以降神也。既灌之後,列尊卑,序昭穆。而魯逆祀,躋僖公,亂昭穆,故不欲觀之矣。”
○正義曰:禘禮之說,千古聚訟。今求之《禮經》,參以諸儒之論,爲之說曰:《爾雅釋天》云:“禘,大祭也。”言大祭者,殷人夏祭曰禘,至周以夏祭爲禴,而以禘爲殷祭之名,故言大也。禘行於夏,與祫行於秋,在四時之間,故《司尊彜》謂之“四祀”。《儀禮喪服傳》:“大宗者,尊之統也。諸侯及其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禮記喪服小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廟。”注:“高祖以下與始祖而五。”大傳:“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始祖者,始封之祖。周始後稷,則以稷爲始祖也。稷之所自出者,嚳也。故祭法言周人禘嚳也。《孝經》曰:“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郊是祭天,而以稷配;宗是祭上帝,而以文王配。此周公嚴父之義。《禮三本》所謂“王者天太祖”也。此與宗廟之祀後稷、文王異,禮,宗廟不得配天配上帝也。《中庸》言武周之達孝云:“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又言,“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宗廟”、“禘嘗”,互文見義,此與郊社無異,而解者多混爲一,誤矣。
《周官大宗伯》:“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鄭注以肆、獻、祼爲祫,饋食爲禘,其祭大於時祭,故列於上,即《司尊彜》所謂“追享、朝享”也。天子三年喪畢,新主將入廟,有禘祭,謂之吉禘,《春秋》所書“吉禘”是也。有吉禘則亦有吉祫。何休《公羊解詁》謂“禮,禘祫從先君,數遭祫則祫,數遭禘則禘”是也。其常祭,則三歲一祫,五歲一禘。所謂“五年再殷祭”也。禘大祫小,故《春秋》所記,《爾雅》所載,俱有禘無祫。劉歆遂以禘、祫爲一祭二名,祀無差降,誤也。
《大傳》曰:“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高祖。”祫下及大夫士,而禘則不王不禘,祫是合已遷未遷廟之主祭於大廟,然止及始祖,不及始祖之所自出。又何休《公羊解詁》謂“禘,功臣皆祭。”是禘大於祫。惟漢宗廟之祭,有祫無禘,故漢儒多以祫大於禘也。禘是天子宗廟之祭,魯得用之者。《祭統》曰:“昔者周公旦有勳勞於天下,周公既沒,成王康王追念周公之所以勳勞者,而欲尊魯,故賜之重祭。外祭則郊社是也,內祭則大嘗禘是也。夫大嘗禘,升歌《清廟》,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樂也,康周公,故以賜魯也。”《明堂位》曰:“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牲用白牝,尊用犧、象、山罍,爩尊用黃目,溜用玉瓚大圭,薦用玉豆周箆,爵用玉琖仍雕,加以璧散璧角,俎用梡嶡,昇歌《清廟》,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積,禓而舞《大夏》。昧,東夷之樂也;任,南蠻之樂也。納四夷之樂於太廟,言廣魯於天下也。”此周公廟得有禘禮,出自成康所賜也。《詩閟宮》云:“秋而載嘗,夏而福衡。”載嘗即嘗祭,福衡即禘祭,《祭統》所云“大嘗禘”也。毛彼傳云:“諸侯夏禘則不礿,秋祫則不嘗,惟天子兼之。”此謂魯當禘祫之年,則廢一時祭。言諸侯者,據魯稱之。他國諸候,雖有特祀,不得名禘,且用其禮也。若然,魯大祭皆成康所賜,而《禮運》載孔子言以魯郊禘非禮,又歎周公其衰者,此夫子譏伯禽之失,不當受賜,亦以郊禘祀大故也。《春秋閔公二年二月》:“吉禘於莊公。”時閔公年幼,政在大夫,始僭用禘祀於群廟,故《春秋》書而譏之。僖公賢君,複魯舊制,終僖公世祇八年書“禘於太廟”,若群廟未有書其僭者,則意文、宣以後,禮樂征伐出自大夫,始踵前失而複僭之。《春秋左氏昭十五年》:“禘於武宮。”廿五年:“禘於襄公。”是群廟有禘矣。《襄十六年傳》:“晉人曰:‘寡君之未禘祀。’”是晉亦有禘矣。魯禘本在六月,而僖八年以七月,昭十五年以三月,定八年以十月。又《雜記》言:“七月而禘,孟獻子爲之。”則僭竊之失,不能有定制矣。《史記禮書》:“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及黎庶車輿衣服宮室飲食嫁娶喪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節文。仲尼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周衰,禮廢樂壞,大小相踰,管仲之家,兼備三歸。”如史公說,則不欲觀爲魯僭禘,此禘明在群廟矣。莊氏述祖《別記》:“宗廟有灌,天子諸侯之禮同也。《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爩尊用黃目,灌用玉瓚大圭。’《郊特牲》曰:‘黃目,爩氣之上尊也。’鄭注:‘黃彜也。周所造,於諸侯爲上也。’正義云:‘《明堂位》“灌尊,夏後氏以雞彜,殷以斝,周以黃目。”天子則黃彜之上,有雞彜斝彜,備前代之器,諸侯但有黃彜,故曰有諸侯爲上也。’又《周禮司尊彜職》曰:‘春祠夏禴,祼用雞彜鳥彜,秋嘗冬烝,祼 用斝彜黃彜,追享朝亨,祼用虎彜蜼彜。’今魯禘灌用黃彜,不備前代之器,從諸侯禮也。至迎牲以後,朝踐再獻之時,則白牡山罍,兼用四代之禮,其餘可以類推,故夫子曰:‘吾不欲觀之矣。’”案:淩氏曙《典故覈》:“天子宗廟禮有九獻,魯亦如之。君灌爲一獻,夫人灌爲再獻。既灌之後,君出迎牲視殺,而薦血腥於堂爲朝獻,是三獻四獻。薦孰於室爲饋食,是五獻六獻。獻尸食畢,而君與夫人脩尸,是七獻八獻。賓長脩尸,是爲九獻。九獻之後,又有加爵其閑中,有獻祝宗、獻賓、獻卿大夫士,及餕而禮畢。”然則灌者,祭禮之始,故《祭統》言“獻之屬,莫重於祼也。”鄭此注云:“禘祭之禮,自血、腥醒始。”鄭以灌後即迎牲視殺,而薦血腥爲三獻四獻之禮,言此者,明既灌而往往爲此禮也。禘禮自血、腥始,則血腥前尚非禘禮。鄭注本非全文,其義或如莊氏所云矣。《郊特牲》疏引崔氏云:“周禮之法,宗廟以祼地爲始。”又引熊氏云:“凡大祭並有三始,祭宗廟以樂爲致神始,以灌爲歆神始,以腥爲陳饌始。是血、醒前當有二始,鄭以致神、歆神與他祭同,未用禘禮,故不數之也。”《易觀》:“盥而不薦。”馬注:“盥者,進爵灌地以降神也。”此是祭祀盛時,及神降薦牲,其禮簡略,不足觀也。祭祀之盛,莫過初盥降神,故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虞翻王弼略同。案:灌後禮文其繁,不知何故以爲簡略,且聖人致敬盡禮,亦斷不因簡略而遂云不欲觀也。此義非是。
○注:“禘祫”至“之矣”。
○正義曰:“序”者,順也。“昭穆”者,父子之次也。《周官小宗伯》:“掌建國之神位,辨廟祧之昭穆。”昭之言明,穆之言敬。周自後稷之子爲昭,孫爲穆,傳至文王爲穆,武王爲昭,成王又爲穆也。注言此者,欲見禘祫之禮,毀廟及群廟主皆合食於太祖廟,故有昭稱,當序之也。《說文》:“祫,大合祭先祖親疏遠近也。禘,禘祭也。”以序昭穆,當審諦之也,故崔靈恩說:“禘以審諦昭穆,序列尊卑。”禘者,諦也,第也。是其義也。《公羊文二年傳》:“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毀廟之主陳於太祖,未毀廟之主皆昇,合食於太祖。”此僞孔所本。神祫既合食,知禘亦合食,故神祫禘並當審諦昭穆也。《郊特牲》:“周人尚臭,灌用鬯臭,爩合鬯,臭陰達於淵泉,灌以圭璋,用玉氣也。”注云:“灌謂以圭瓚酌鬯,始獻神也。”又《祭統》:“君執圭瓚灌尸,大宗伯圭璋亞灌。”灌尸即是灌神,故皇疏引鄭氏《尚書傳注》云:“灌是獻尸,尸乃得獻,乃祭酒以灌地也。”是也。言“爩鬯”者,《郊特牲》云“爩合鬯”,與下“蕭合黍稷”,皆謂二物。《詩江漢》“秬鬯一卣。”毛傳:“秬,黑黍也。鬯,香草也。築煮合而爩之曰鬯。”《春官鬯人注》:“鄭司農云:‘鬯,香草。’”《王度記》:“天子以鬯,諸侯以薰,大夫以蘭芝,士以蕭,庶人以艾。”是鬯爲香草也。毛傳“合而爩之,此爩爲爩積,不以爩爲香草也。”《春官爩人》:“凡祭祀賓客之裸事,和爩鬯以實彜而陳之。”注:築爩金煮之,以和鬯酒。鄭司農云:“爩,草名。十葉爲貫,百二十貫爲築,以煮之鐎中,停於祭前。爩糍爲草若蘭。”二鄭並以爩爲草,與毛異義。《說文》:“鬯,以鬯釀爩艸,芬芳攸服以降神也。爩,芳艸也。十葉爲貫,百廿貫,築以煮之爲爩。一曰爩鬯,百草之萼,遠方爩人所貢芳草,合釀之以降神。今爩林郡也。”許以鬯爲芬芳,即毛鄭以鬯爲香草之義。爩與爩同,當即爩金。其解爩二說,前說與先鄭合,後說則兼備異聞。惟爩爲百草之華,故《春秋繁露執贄篇》以暢爲百香之心。“暢”與“鬯”同。又《白虎通攷黜篇》:“鬯者,以百艸之香爩金合而釀之,成爲鬯。”均與許後說略同也。魯逆祀在文二年,兄弟異昭穆,今躋僖在閔上,故曰“亂昭穆”。注義不從,故亦略之不具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