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总配乐散文  《探访贾平凹故里棣花镇》   作者 冉学东

蓝总配乐散文 《探访贾平凹故里棣花镇》 作者 冉学东

2016-01-04    14'19''

主播: 播音蓝总

676 36

介绍:
读过著名作家贾平凹小说,心里老觉得棣花镇异常的神秘,好多年就想去趟棣花镇的想法,可是自己想象中秦岭山路难行,故而,自己一直抱有的想法未能如愿,几位老同学煽惑当闻鸡起舞,我顿时增添了期冀和勇气,就有了造访贾平凹故里棣花镇的机会。我们几人一行,驱车从西安出发走绕城高速驶入西商高速之后,一路车行穿过没有人着意去数的秦岭隧道。车窗外或远或近的山坡地绿草如茵,峭壁的山石缝隙上悬生着密密麻麻的灌木树丛,扑面而来的花香着实让人感觉到一种油然而生的意境之美。从启程经高速,又经低速,大致三个小时左右,我们一行终于抵达心仪已久的商州市丹凤县贾平凹的故里棣花镇。 探访贾平凹故里棣花镇X 初到棣花镇的我们,来不及歇脚便好奇去转,先是参观了棣花镇小学和中学,心想这两所学校莫不是贾平凹读书的地方,至于他究竟在这上过学没有答案先不迫切,而此刻,我们最为迫切的是想一看贾平凹故居的究竟。我们在棣花镇上边走边问,一处不起眼的巷子里,我们打听到也来到贾平凹故居,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寻常人的院落,他家的宅基地看上去是南北稍长,东西狭窄一些,他家院落里最为起眼的墙角的位置摆放着农业社时期的农具,耙、镢头、耱和木犁等。而南北走向的庄基前半截盖有两间灶房,后半截盖有五六间的老瓦房,自然而然,老瓦房是他家以前的堂屋和卧室了。我们所看到的不管是前半截的两间灶房,或是后半截的老瓦房,都因年代久远经年累月的风雨蚕食而显得异常的落败不堪了。 透过他家靠近前院的矮墙朝屋子里一直瞅去,他家厨房的锅台上依然摆放着锅碗瓢盆,而瓷瓶的老油罐则是锅台上最大的物件。灶房土墙窑窝里搁着褪色瓷器的老盐罐,正处窑窝下垂的位置,严严实实的踏着一块老案板,一长一短的擀杖不知搁在案板有多久。这张案板下的一处空地一堆柴火凌乱着在里面,而支撑案板的暗墙两头都摆放着物件。其中,紧挨暗墙左边的是一口老水瓮,其右边则是木藤编制的草笼里塞满了一笼的做饭救火要用的绒柴。前屋前的一片院子里除过一些杂草丛生以外,再无别的什么奇花异草,前屋和后屋被一张偌大的蜘蛛网交织在一起,太阳直射下来蜘蛛网下的一片遮阴地的野草仅能沐浴一瞬间的阳光。这家普普通通的民宅看似并无过人之处,它之所以特殊因是文学巨匠贾平凹的故居啊!我和老同学们摸了摸他家久已锁着的门和他家门前显得孤零零的柿子树,便意犹未尽的离开了这儿。 接触贾平凹的本家人是我棣花镇一行的一大收获,这天,在相隔贾平凹家不远的另一小巷道最里端,住着一户人家,我用方言的腔调问屋子里有没有人,应答我的是一个老妇女,接着这家男人走了出来,他得知我们是游客,又是从西安慕名而来,老两口让我们坐在他家屋里,又泡上了一壶老花茶。我和我的老同们喝茶解渴的同时,总想好奇的问问贾平凹在堡子里曾经的逸闻趣事,在扯闲话的时候,主家男人说自己曾在棣花镇小学任教,也当过这学校的多年的校长,按照辈分的大小算是贾平凹本家人的一个堂兄,自己是年轻时候也是堡子出了名的算盘双手打,早年,贾平凹文字里描写过清风街的十二能,他也因算盘双手打而出名,被誉为了清风街的十二能之一了。我听他提到自己被贾平凹收入文字,况且还是棣花镇中了不起的一个人物,便恭维他说你老哥能被贾老师写到文字里也是福。我似乎打破了他继续言谈的语境,他敷衍着冲我笑了笑,不太恭维的口气说他平凹写了我,我该是教书匠还是教书匠,我该是种田人,还是一个种田人,小说文字没给我沾上光。见时候不早了,我和老同学们问他,棣花镇有啥可看的呢?他说看你们都是大老远来的,我带你们去去趟贾平凹散文或小说常常提及的二郎庙,贾平凹本家人带我们随即来到在丹凤县闻名遐迩的二郎庙。 他给我们一行四人介绍到,二郎庙修建于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距今已有790多年的历史。相传金国侵略南宋到龙驹寨后,遇到这里的南宋将士奋力抵抗,久战不分胜负。当朝宰相秦桧力主求和,便割商给金,金国为了立标志界,按照喇嘛寺的造型,融合汉人建筑艺术,建成棣花街二郎庙。二郎庙为金、汉建筑工艺之合壁,由于金代历史短暂,遗存下来的文物古迹很少,全国只有三座具有金代建筑风格的庙宇,其它两座在山西省,所以就更加珍贵。庙里左边敬有二郎神,右边敬有关二爷,素有中国南北分界线之说,听到这么悬的说法,我和几个老同学尤为激动,各自祭拜了庙里供奉的神,又不忍匆匆离开,老同学房文刚饰演起了武术动作,我也经受不了诱惑,两足分叉于南北相隔一米的庙阶台石之上,又猛然收招合拢脚力,喘息之后,又是一个飞身跳跃,这个镜头让老同学胡光杰抓拍正着。文皱皱的刘世雄则是不好动的人,他四十不到的人已是花白了头,他是我们同级不同班的初中同学,素与房文刚有交情,这次商州之行是和我打头次交道,他是个喜欢画古代人物构图的画家,发白之故,我心思着,是他在艺术方面执着的追求,用心过余,操心过多的理由吧。很自然庙宇里的人物构图,他最为稀罕。在我们忙于贪玩时,他却仔细去研究作品的艺术性。我不能不钦佩他对艺术的执着付出及努力。 结束了二廊庙里的采风活动之后,贾平凹本家人又带我们来到贾平凹老家,据说是贾平凹出生的地方。这屋子里的男主人是农业社时期生产队队长,也是贾平凹的一个堂哥,我没有刻意地问道他的名字。后来,了解到贾平凹曾和父辈人一家26口在此有过居住。我们在贾平凹老院子呆了一会儿之后,要返回棣花镇时,贾平凹本家人热情不减。说他闲着没事,带着我们去趟清风街转转,走到半道儿,我们却不经意的聊到了贾平凹小说人物原型等等,他讲贾平凹在作品中的刘高兴就在附近,我们就先去了趟刘高兴的家。屋子里住着刘高兴老妈,很是稀罕客人的到访。她说自己儿子在西安忙活,一年很少回家一趟,自小和平娃一起玩耍。在他的屋子里,显眼的位置有贾平凹给他写的一幅书法作品。另一处的位置是刘高兴东倒西歪的写了几个字,他家的墙围是用报纸糊成的那种,仔细看来每张报纸上均有媒体关注刘高兴鲜为人知的现实生活故事,看来具有传奇色彩的刘高兴今非昔比了。文学和哲学有相通的地方,它也无时不刻地有着必然的因与果。也正是这个理由,被誉为文曲星下凡的贾平凹用其神来之笔,赋予了棣花镇更多的是神奇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