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青州-宋韵长卷》窦锦平

解说词《青州-宋韵长卷》窦锦平

2017-05-04    20'59''

主播: 播音蓝总

99 1

介绍:
青州:宋韵长卷 人民网潍坊9月8日电 据潍坊新闻网报道 要触摸北宋,汴京开封之外,我想,就数青州了。那个曾经繁盛的朝代,将许多神奇与奥秘留存在这座东方古州。   行走在青州古城,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大宋王朝的流风余韵。   在青州双城之间环视远望,宛若观赏一轴宋韵长卷,浓郁的北宋风情,鲜明的北宋元素,历历在目   画面的中心是风光旖旎、充满灵性的南阳河。   发源于西南山区的这条历史文化之河,划一道弧线将青州古城分为东阳城和南阳城。   从远古走来的南阳河,千曲百折,流进繁华北宋。河水悠悠,泛着宋词的激浪,载着宋诗的情韵,汩汩淙淙,日夜涌流。   南阳河南端东畔的古城墙下,有一座绿树掩映的千年庭院———三贤祠。庭院深深,清幽静穆,唐楸宋槐向人们诉说着北宋青州的物事。院中六角飞檐、造型别致的范公亭,已成为青州北宋政治文化的经典符号。   顺河而下,不远处的河对岸,就是古色古香的顺河楼与光照中国词坛的归来堂了。灰墙黛瓦,红柱曲廊,清馨的易安精舍,蕴涵着温情的金石意趣,散发着典雅的艺术气息。   沿河前行,东阳城的北关街与南阳城的北门大街,经万年桥跨河相接,构成纵贯青州古城的中轴线。这条古老的中轴线南北延伸,与大街小巷相交相连,构成双城的主体布局。那老街光亮的青石板路与两侧历经沧桑的林立店铺,茶肆酒楼,宛若宋时景象。   万年桥处是宋韵长卷的高潮部分。这里的许多景观消逝了,但我们从两岸遗存和史书中仍可依稀看见北宋时的风貌。最为醒目的是那座如长虹卧波飞跨南阳河的南阳桥。著名的南阳桥是中国造桥历史上第一座木拱桥,《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宋都开封汴河上的虹桥就是“法青州所作飞桥”。那时,长桥之上,行旅纷纷;长桥之下,流水潺潺,为古州之胜概。桥北的西侧是闻名青齐的表海亭,为纪念姜太公而建的这座古亭———六角重檐,立柱挺拔,栏杆环绕,巍峨耸立,是海岱间的地标性建筑,文人墨客名卿贤士常于此登高望远吟咏唱和。名亭,名人,名诗,传诵至今。南阳桥历经千年沧桑,演变成今天的万年桥。古亭不知何处去,只遗高台空悠悠。南阳河经此逶迤东去,留下一串古景、古韵。   徐徐展读这轴生动宏阔的宋韵画卷,让人不禁遥想到北宋青州的繁华时代,慨然想见那些活跃在画境实况中的先贤名流   北宋青州为京东东路首府,辖七州三十八县,“号一都会”,是青州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   雄州雾列,名贤会聚,这里成为北宋政治家实施政治智慧的舞台。   青州有幸,先后接纳过十几位宰相、副宰相在此任职。有诗云,“宋汴人才无先后,东方作郡总名贤”,“朝廷择相多从此”,“青州名宦宋时多”。他们或从朝廷退居、谪守、外放青州,或从青州入仕京城,升入高官乃至宰臣,都在青州写下人生重要一页。   有“大忠伟节”称誉的范仲淹是在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后五年来青州的。这位以天下为己任的北宋第一大政治家,虽然年近迟暮,但仍勤政爱民,关注民生。他用老练的政治智慧,解除了青州人民的许多困苦。当时青州流行眼疾,他亲自从南阳河畔醴泉中汲水制药,发放民间,遏制疫情扩散,为百姓祛除病患。为纪念他的善举,人们将醴泉称为范公井,其上构亭,曰范公亭。千年之井,望一下,仍是满目清澈;吸一口水气,足以荡涤胸襟。   官至副相的欧阳修,在政治上一直是范仲淹的支持者。他知青州,实施“宽简不扰”的为政方针。在他治理下,百姓乐业,生产发展,无上访事件,出现年时丰稳,盗讼稀少的景象。他在青州,有些决策虽然受到朝廷责难,但合乎实情民意,受到百姓拥戴。   “伟望能使中国重,奇谋曾压北方强”的富弼,在青州主要功业是安置解救了大批从黄河以北涌来的饥民。他晚年对人从不夸耀自己出使辽国拒不割地之事,但对于救活灾民却引以为豪:“在青州二年,偶尔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他知青州政绩突出,直接升任副宰相,进而成为宰相。   范公、欧公与富公三位,都是庆历新政的改革者,政治观点一致,兴趣与志向相同,相聚在三贤祠中,肯定很愉快。我想,皎洁月光下,他们定会走到祠外院中,坐在楸槐旁务虚,谈论的话题,自然是富民强国、社稷民生。也许他们的眼光能穿越千年,关注着我们今天的开放与改革。与他们神遇,观其容貌之秀伟,听其议论之宏辩,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王曾是从青州走出的状元宰相,他从青州应考,连中三元,跻身仕途。他39岁任副宰相,48岁任宰相,是朝廷倚重的名臣。在青州做官时,扩建校舍,兴办州学,造福桑梓。宋仁宗御赐四书五经一批,并诏示各州以青州为榜样,大办儒学。古柏谡谡、松涛阵阵的松林书院成为青州教育之源。生动传神的汉白玉王曾雕像,方正坚实的王曾读书台,在今天仍然是一种昭示。   松林书院里的名贤祠中祭祀的其他先贤,都是北宋知青州的一代清官。   善断大事的宰相寇准,深谙政道的宰相庞籍,安国重臣李迪,睿智务实的宰相文彦博,铁面御使赵抃\等都在青州做过知州。有如此多的名贤重臣,相继知守青州,在全国二十三路中,绝无仅有。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令人惊奇。   他们都喜欢青州这个地方。汴京的羁绊太多,无法施展抱负,而在这里,他们可以一展雄风。他们怀着富国强民的政治理想和经世致用的人生追求,把青州当作施政的试验地,用思想的犁铧,自由耕耘。他们超群的政治智慧,撑起辉煌的大宋王朝,也给青州百姓带来福祉。   伫立在这幅韵致天成的古州画卷前,可以倾听到北宋婉约与豪放的千古绝唱。北宋青州文坛的绚丽多彩,令人神往   北宋青州,是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地方,具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   北宋名宦给青州带来了强国富民的政治理想,更带来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诗文情怀。   北宋以“郁郁乎文哉”著称,北宋时期的青州,是诗文飞扬、文化灿烂的地方。那些知守青州的大臣,都是出色的文学高手。范仲淹、欧阳修是大政治家,也是大文学家,道德文章为天下所宗。他俩的到来,把青州的政治、文化推向全国一流的高端。   这些守臣,政务之余,喜欢吟诗赋词。虽是职业政治家,因抱负宏大,胸襟高阔,偶尔为文为诗,都是杰作。他们写青州的诗文,有的充溢着一股豪气和进取精神:“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飞泉落处满潭雷,一道苍然石壁开”;有的表现出浓郁的山水情怀:“须知我是爱山者,无一诗中不说山”;有的是赞美青州山水景物的:“极目烟岚九霄近,满川楼阁万家春”、“清明风日家家柳”、“南邻北舍牡丹开”;有的是反映社会稳定,物阜民丰的:“年丰千里无夜警”、“富饶足鱼盐,饱暖遍牟麦”。他们吟颂青州的诗作,自然疏畅,清新洒脱,体现了宋诗的光辉成就。他们在这里写的奏疏札子,都是精美华章。   天才诗人苏轼与爱弟苏辙,虽没有在青州任职,但他们任职的密州、齐州,那时都属治所在青州的京东东路管辖。他们都有机会来往于此,对青州非常熟悉,也因此留下写青州的名篇。苏轼在《登表海亭》中写道:“谯门对丛压危坡,览胜无如此得多。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花时千圃堆红锦,雪昼双城迭白波。回首毯场尤醒目,一番风送鉴重磨。”诗中描绘出他登高望远看到的壮观景象,充分体现出苏诗的大气、豪气。苏辙也在赞美青州的诗中创作出名句:“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苏氏兄弟之作,为青州增光添彩,留下千古佳话。   需要屏息静听的是李清照的清词丽音。与那些政治家兼胜诗文之长不同,她近似一位职业作家,所作更纯,更美,更精致。这位“自是花中第一流”、“倜傥有丈夫气”的奇女、才女,在青州东阳城归来堂一住就是十多年。她一生最平静、最幸福,艺术最光彩的时光,留给青州。她有与丈夫猜书斗茶的欢愉,有思念宦游丈夫的离愁,也有对朝廷党派争斗的忧虑,对社会风云的心灵折射,发为华章,或婉约动人,或浩气干云。她在许多地方住过,但最爱青州。晚年辗转漂泊南方时,仍思念着青州:“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现在,李清照的名字已经镶嵌在天宇中一颗行星上。我想,在晴朗的月夜,她定会把光柱打在这东方古州,照耀她的精神家园,让人仰其光芒,沐其清辉。   这些先贤、诗人的政治思想、文化精神,都受到青州山水的滋养,都在这里自由的挥洒过。他们的言行、名篇,镌刻在青州的景观上,渗透在青州的沃土里,化为灵气,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州人。   在青州感受北宋,探访名贤遗迹,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仍然仰望到一片璀璨。范公亭,青州北宋政治文化的经典符号。(窦锦平) 来源:人民网 (责编:王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