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朗读 《我们是相互取暖的---爱与幸福大家庭侧记》

张娟 朗读 《我们是相互取暖的---爱与幸福大家庭侧记》

2016-02-02    25'16''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2216 24

介绍:
我们是相互取暖的 ———爱与幸福大家庭侧记 文:爱与幸福家族 石华峰(西安) 点评:郑委老师 朗读:张娟 博文类别:郑委的心路历程 博文发布时间:2014-06-24 郑委老师前言:我很喜欢“我们是相互取暖的”这句话,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过得有些“独”,表面上看这种“独”是因为社会没有信任感,其实这种“独”的深刻原因是源于我们内心深深的自私。大家都知道,爱是无私的,自私的人其实就是没有爱的能力的人,我常常说,当代人已经自私到了“一家三口,想尽一切办法,往自己家拿各种东西”的程度,我们很少去不求回报,不去想“值不值”得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什么事情。所以这个社会有些“冷漠”,这种冷漠要靠“真爱”去化解,只有当你成为一个能够温暖人的人你才可能得到别人的温暖,当你真正无私地去温暖别人的时候你才会生活在温暖中,“我们相互取暖”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我们相互无私,我们相互爱对方,不考虑值不值,不考虑自己得到什么。”只要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好!“爱与幸福”大家族就是想营造一个这样温暖的环境,让一小部分人先温暖起来,再去影响更多的人。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心中有爱了,家庭能不幸福吗?孩子能不优秀吗?学习家庭教育不要总是一门心思地想如何让孩子优秀,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私”,学习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让父母成为爱,爱是孩子成长的信念,是孩子成才的营养,是孩子幸福的保障。爱别人是大爱,爱家人是小爱,让我们用大爱去填充家庭的小爱,这是收获家庭幸福的捷径。 有缘加入爱与幸福大家庭是我的福气,在这里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温暖、太多的能量……一直很想把它表达出来,今天终于有空安静地坐下来细述感动、幸福、快乐的点点滴滴。 我们是相互取暖的 我们是相互取暖的,这句话是济南1期的姐妹李宇宏讲给我的,当时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不仅仅是喜欢,更多的是温暖和力量。缘于今年3月份,我所在的部门发生了一起比较严重的事故,我当时除了压力大以外还有一些后怕,如果事故再严重那后果不可想象……各路人马来现场,不是指责就是说教或者警示(我切身体会了孩子们被我们指责和说教的感受,那种无助与无望的感觉),(郑委老师: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期望,要求,说教,指责,孩子也是无助和无望。无助和无望,要么导致消极的沉默,要么导致叛逆的反抗,要么导致无所谓的生活态度,大家说可怕不可怕?!石华锋这种换位思考所得到的经验,和这个事故比起来,更加有意义,所以说,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坏事,就看你是否能用积极心态去看待它。)没有理解和帮助,我的情绪非常低落,状态也有点消极了。后来,我在群里和宇宏说了这件事,她给我的一句话让我猛然惊醒,她说:“华峰,你该感谢上天的眷顾,是预防设施的作用,才没有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是啊,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和损失,正是老天在提醒我要重视这项工作,郑委老师不是告诉我们:凡事往好处想吗,往好处想才能找原因,想办法解决问题,我现在沮丧、消极有用吗?没用,当下最重要的是努力将“坏事”变“好事”,把“危机”变“机遇”,才能让今后的工作越来越好。(郑委老师:好坏转念间!遇到问题先转念,念头积极结果好!)克服了自己心里的障碍后,我马上动手采取了很多应对和预防措施。我在QQ上再次感谢宇宏对我的帮助时,她说:“亲爱的,我们是相互取暖的”,在屏幕上看到这几个字,我心中涌上一股暖流。可不是吗?我有困惑和情绪的时候,是家人们帮助我、陪伴我,当家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努力地帮助分析、给予理解和陪伴,我们不正是相互取暖,从对方身上获取能量的吗?(郑委老师:我们需要真正的朋友,这种朋友亦师亦友,我们需要真正的爱,真正的爱就是你获得了以后,特别希望的不是回报给你爱的人,而是你想传递这份爱给更多的人!) 爱的吸引 5月是温暖的季节,这个5月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铭记的5月。我们济南1期泰安的聂梅姐姐在群里说要去郑州开会,郑州还有李宇宏、赵巍琰她们几个,我当时立即就萌生了去郑州见见她们的念头。这种情感缘于我们自从济南学习回来后,一直在一起陪伴,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关注,更缘于我们都是宋希军老师指导的学员,宋老师让我们一定要在一起陪伴、帮助。当我征求老公的意见时,老公也很支持,只是我一个人出门他有点不放心,同时考虑到我要过生日,老公还说:“那你的生日怎么过呀”?我说:“没关系,晚上回来过也可以啊”。就这样,我没有丝毫见陌生人的担忧、没有丝毫安全上的顾虑,踏上了去郑州的列车。这要是在以前,我是怎么都不敢想的,也不敢做的。是什么吸引了我,是爱!是爱的相互吸引,让我们相识、相知、相聚。(郑委老师:全国爱与幸福的学员们,希望大家认识不认识的,多组织些线下的活动,也就是多多见面,你们会发现见面越多,我们就越正向积极,我们的家庭就越来越幸福,大家回忆回忆,只要参加了全国联谊会,参加了全国义工大会,参加了我们热爱大自然研讨会,主动组织参加线下沙龙的学员们是不是都变化巨大呢?) 快到郑州站时,宇宏的电话打来,急切的告诉我她在哪个出口接我,说忘记告诉我了。其实她不说,我到后也会打电话问的。出站后远远看到宇宏在那里一边看着手机一边望着站台里面,我悄悄的出去一下出现在她眼前,没想到让宇宏受到惊吓了,呵呵,为此她后来还专门写了智慧滋长表,表达对我的歉意,说没有拥抱我,其实是我让她措手不及了。在去酒店的路上我才知道,宇宏虽然生活在郑州,可她基本上对郑州不熟悉,车站有东西两个广场她也不知道,刚刚开通的地铁她似乎也没有坐过,就这样一个依靠着老公生活的弱女子,却为了见亲爱的姐妹,只身来到车站接了聂梅姐姐,第二天又接了我,看着身体瘦弱却又想努力尽地主之谊的宇宏,我心疼了。是什么力量让她突破自己?是爱!是爱的相互吸引。 晚餐是聂梅姐和宇宏精心为我设计的生日晚宴,当我看到蛋糕时心中满是惊喜和感动!(事前我并没有告诉她们第二天是我的生日,是我把买票信息发给梅姐姐时,细心的她们发现的)可亲的梅姐姐专门送了精挑细选的丝巾给我,细心的宇宏自己不吃鸡蛋,却为了给我一个特别好吃的蛋糕,专门请教同事,连蜡烛都挑选的是蜡烛油不滴在蛋糕上的那种,那个蛋糕的确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不仅仅是味道好,更因为她凝聚了后天亲人的心意。可爱的巍琰因为事前不知道而不好意思,晚上她把自己第一次的开口演唱送给了我,看着她认真、投入演唱的样子,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妹妹。在微信群上,云云、田峰还有聂红的一对女儿欢欢乐乐给我唱了生日歌,听着她们甜美的歌声,我内心无比的激动、感动和开心。那个晚上我们在一起聊,聊自己的进步、聊老公、聊孩子,聊自己的问题和困惑……那个场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幸福和快乐一直弥留在我的心间。 第二天受到宇宏的邀请去参加了郑州爱与幸福家庭的第二次沙龙,见到了久违的何警官、会笑、西安1期的谢班长、才子党存亮老师和我们济南1期同学张海云等诸多的家人,有些都未曾谋面,可感觉却非常亲切,聆听了何警官自己改变的历程、谢班长参加义工培训的感受,大家意犹未尽时却已到了饭点,大家又坐到桌前边吃边聊。宇宏一直想把我生日的信息告知大家或发到网上,我怕麻烦大家所以一再制止,谁知道亲爱的宝鸡的郑艳红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了我们幸福家族的成员,郑州参加沙龙的家人们簇拥着为我唱了生日祝福歌,那一刻,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除了幸福依然是幸福。那一天,我收到了来自全国爱与幸福家庭成员们短信、QQ、微信上的祝福、蛋糕和鲜花,心里满是喜悦和感动;那一天,陕西联谊会的张志强会长、宝鸡的李德宝会长专门打来电话,让我把郑州沙龙好的经验带回西安,李会长在微信上送上了对郑州家人们的祝福;那一天,广西的伍乐其会长、宝鸡的张少锋主任、洛阳的党存亮老师还专门为我做了藏头诗祝福,我内心一直在想,我什么也没做,如何能受到这样的待遇?(郑委老师:我可以告诉你答案:是因为爱与幸福大家庭的家人们,很多人都在不同地方,不同场合,不同程度的受到过这种待遇,这种待遇又无法一一感谢,只能把这种待遇放在心间,等待下一个家人需要的时候,大家都会倾情付出。这就是爱的传递,这就是幸福的链接。)那一天回到家,女儿送给我特别定制的蛋糕、亲手制作的手链和精心安排的惊喜,那一天我感受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亲情和爱。感恩爱与幸福大家庭的每一位家人,是你们让我有了更加温暖的感觉,是你们让我感受到助人的快乐,是你们让我的生日精彩而难忘,是你们让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浓浓的爱。当我7岁的小外甥女问我:姨妈,我过生日只能吃一个蛋糕,你为什么能吃到三个蛋糕呢?(一个是宇宏送的,一个是女儿送的,一个是同事快递送来的)我告诉孩子:“因为帮助”!快乐的助人,收获了更丰富的精神食粮!(郑委老师:说得好!我和我的妻子说,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引导她一个理念“无私的帮助别人就会幸福”,只要她把这句话内化到她的心中和行动中,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而成功的保障是我们自己能够努力的内化“无私的帮助别人就会幸福”这样的观念。兴趣班,学习成绩,名牌大学其实都是浮云,真正的教育成功是孩子无私助人,心中有爱。所谓“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陪伴的力量 幸福的路上并不拥挤,只因坚持的人太少。在我们修行的路上,需要陪伴,就是郑老师说的侣、地,有了更多的陪伴我们才能一路坚持下来。(郑委老师:只有行知合一加上坚持不懈,我们才能把学习的知识内化成我们自己的智慧,从而收获幸福,知行合一!难!坚持不懈!难!怎么就不难呢?我在爱与幸福理论上倾注最多的研究和实践就是这两个方面,通过近十年的努力,现在我基本做到了“营造一个知行合一坚持不懈的大环境”——让大家有一个相互取暖,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从而行知合一,坚持不懈。)下面就给大家说说这几个群吧。 真爱QQ群(226872437):它始建于西安老学员分组盯新学员的作业,那个时候我刚参加完济南1期学习班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