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昌 朗读《让孩子自信和智慧才是最好的安全教育》

谢文昌 朗读《让孩子自信和智慧才是最好的安全教育》

2016-07-19    09'55''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098 28

介绍:
让孩子自信和智慧才是最好的安全教育 文:郑委 朗读:谢文昌 博文类别:爱与幸福知识类 发布时间:2016.07.19 作为父母,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特别的关注孩子的安全,也特别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那到底孩子的安全教育如何做到呢?昨天我去给参加爱与幸福雏鹰营(衢州)心心之旅的父母们做了近三个小时的答疑,我刚刚进到家长的驻地——天使小院时,就听到王满军老师在回答家长这个问题,满军老师回答的特别好,最后我就这个问题做了一个总结:让孩子自信和智慧才是最好的安全教育。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基本上就是两种方法“讲道理和恐吓”,什么是讲道理?就是父母给孩子看很多关于安全的书,讲很多关于安全的故事,背很多关于安全的儿歌,告诉孩子哪些事是安全的,那些事是不安全的。这样的安全教育很有必要,但是不免有些“纸上谈兵”。什么是恐吓?告诉孩子很多不安全的事情,例如有坏人会抢小孩啊,有孩子玩火把家里烧了啊,拿着刀子跑步扎到眼睛里啊,看今日说法告诉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啊,这样的安全教育其实没有必要的,这样负面的信息只会加剧孩子内心的“怕”,让孩子越来越担心,越来越不敢面对真实的生活,所谓“怕什么来什么”,这样可能让孩子离危险更近。 那我们来看看究竟怎么才能让孩子更加安全,怎么才能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呢?首先,孩子需要很多方方面面的安全基本知识,这一点毋庸置疑,现在这样的图书和音视频资料特别多,父母带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观看,用正确的安全知识武装孩子就可以了,这一点需要做到,也必须做到,做到这一点也相对比较容易,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或者只做这一点就认为做好了安全教育,那真的是纸上谈兵,真正打起仗了,很快会败下阵来。 其次,安全教育的核心是孩子遇到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够冷静,不慌张,能够把学到的安全知识应用到事件当中,大家想一想,孩子有安全知识,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着急,慌张,害怕,恐惧,甚至情绪波动很大,您觉得安全知识有什么用吗?所以安全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有自信,有好的心态,有敢于面对的能力和遇事不慌张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一点,我相信不仅仅是安全问题,你的孩子遇到任何问题都可能没有面对和解决的能力。我女儿参加夏令营和我说,“爸爸我害怕虫子,看到它们我就害怕,有些虫子可能还是有毒的,我怎么办啊?”我告诉女儿说:“爸爸有办法让你不害怕虫子,那就是和虫子交朋友,把自己当成一个虫子专家,我们在网上搜集虫子的资料,了解虫子的习性,知道它 们的名字,在现场你看到的虫子把他记下来,要么问老师,要么回来我们查资料讨论,当我们了解虫子的时候,我们就不怕虫子了,你说呢?”,我的女儿很快就不怕虫子了。 我和孩子交流的过程是解决孩子“怕”的问题,引导孩子只有了解就不害怕的道理。让孩子有自信,有好的心态,有面对的能力,这是安全教育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第三,安全教育的基础是”经验“,有体验才会有经验,有经验就会有智慧,带着孩子去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经验,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比如,你和孩子说山林里有蛇,孩子脑子里知道了,其实问题就来了,第一,孩子没有见过蛇,真有一天见到蛇的时候,说不定吓都吓死了,第二,孩子因为错误的教育从此害怕蛇,更加不敢面对蛇,真的面对蛇的时候更加害怕。在我们的夏令营里,会给孩子抓来蛇,用透明胶带把蛇的嘴都粘住,让孩子们去接触蛇,去了解蛇,去和蛇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克服了内心对蛇的恐惧,有了这样的经验,再讲关于防蛇的知识,孩子们不仅不怕蛇又在真实体验的环境中学到了安全知识,安全教育就深入心里了。我和家长们说,我们的夏令营中所有的事情都是事前说好道理,然后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充分体验,体验后让孩子总结经验,慢慢的孩子有了经验就能面对此类的安全问题了。 请父母记住,最好的安全教育有三个步骤,安全知识要记牢(基础),敢于面对是核心(自信),拥有经验是保障(有体验才会有经验,有经验才会有智慧)。很多父母只关心第一步,后面两步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 其实,把孩子置于不安全甚至危险境地的可能是父母,第一,不重视孩子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不负责),第二,总是担心孩子,凡事都往坏处想,总是用负面信息教育孩子,让孩子缺少自信和积极面对问题的能力,在孩子遇到问题和危险的时候无法面对。(总担心),第三,过度包办孩子,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失去了体验的机会,没有经验和知识去面对问题和人生。(总包办)。 说实话,孩子最大的安全问题是父母的”包办“,我们接触了这么多孩子,我们看到被父母包办,被父母过度呵护的孩子,他们根本没有面对问题的能力,那他们更没有面对危险的能力,这才是最最危险的,很多孩子遇到事情”我不会,我害怕,我不行“,再多的安全教育对这些孩子都是没有用的。 让我们一起“用生命感动生命,以行动带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