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朗读  《什么是负全责?负全责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张欣 朗读 《什么是负全责?负全责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2019-05-16    09'33''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939 12

介绍:
《什么是负全责?负全责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文章作者:爱相伴  盯盯老师 文章发布时间:2019.5.15 朗读:张欣 |前言| 昨天发布的博文《面对质疑,我负全责》,引起了很多人对“负全责”的热议。因为,这次的“负全责”让很多人看到了“负全责”的强大力量。很巧的是,盯盯老师刚写的第八期个案研修营的感受,也是在讨论“负全责”这个知识点。她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洗碗的例子,从家庭中有人对洗碗这件事负全责所呈现的结果,和没人对洗碗这件事负全责所呈现的结果,做了对比,可以让大家从生活细节处去感悟负全责和不负全责的结果是全然不同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解读。 |正文 | 关于“负全责”,我们用例子说明。 例如,吃完饭,家里的碗谁洗的问题。我们想要的是:有人主动洗碗+其他人开开心心享受有人洗碗,这是这件事里所有人的共同目标。 解决方案如下: 第一方案:“我”自己开开心心去洗碗,全家人开开心心享受。目标达到,洗碗的问题解决。这是我负全责的方案。 第二方案:“我”不开心不乐意,但是我还是去洗碗了。那我收获的是:洗了碗+自己的怨气。再来看看初衷,事情虽然完成了,但是增加了“怨气”这个意外的结果,跟初衷相悖,所以这不是负全责的方案。 第三方案:“我”不想洗碗,我开开心心地请求家人洗碗,并且家人也开心主动承担了洗碗。收获的结果是:家人洗了碗+我开开心心享受有人洗碗。跟初衷完全一致,这是负全责的方案。 第四方案:“我”不想洗碗,我请求家人洗碗,家人拒绝了。这个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家里的碗还没洗。如果我开开心心的去洗了,事情也解决了。还有一种可能,我就是不想洗,所以我又继续开开心心的请求家人,对方最终开心的去洗,事情也解决了,这也是负全责的方案。 第五方案:“我”不想洗碗,我请求家人洗碗,家人拒绝了,我很生气。那我收获的是:我的怨气(可能还有对方的怨气)+没人洗碗。这个结果跟初衷完全相悖,所以这不是负全责的方案。 这五套方案里,第一方案和第三及第四方案都是负全责的方案。“我”=我自己,“我”=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家庭里的任何一个人,只要有一个人愿意用负全责的态度来面对这件事情,来承担这个责任,结果就会皆大欢喜。 负全责,就是有人开开心心地让自己或他人完成某件事情,或某个任务,某个目标。事实是:在我们的日常里,我们很少能主动负全责。而且,“我”连请求的表达都没有,“我”不想洗碗,我也不说,等着对方洗。对方若没洗,我生气。对方也不想洗,对方看你没洗,对方也生气。这是我们在家庭里的日常循环,每个人都陷入对方应该主动洗却没洗的情绪里,却没人记得最初的初衷。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痛苦是改变的催化剂,谁痛苦谁改变的前提是负全责。谁愿意负全责,谁就开始在改变。负全责的人可以推动让事情得到解决。 所以,当我们还陷入事情和问题中,总也无法解决时,问问自己:这件事情里有没有人愿意负全责?“我”是否愿意负全责,“我”是否真的在负全责?“我”为什么不愿意负全责?“我”为什么不敢负全责? |结语| “负全责”是让你不要陷入问题中,不陷入“烦厌怨恨逃”的情绪里。是通过事件和问题一点一滴穿过表象看见真相的过程。 就如文中所提到的“谁来洗碗”这个问题,当你“烦厌怨恨逃”时,就会产生抱怨、指责、批评、委屈……的行为来对待对方,只会激起对方用同样的行为来对待你,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还会制造出更多的问题。 那我们怎么让自己跳出这个怪圈呢?就需要看见自己为什么会“烦厌怨恨逃”,这个事件只是激发了你体内的情绪垃圾,你只有看见“我是谁”和“他是谁”,我(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我(他)的生命真相是什么,才有可能跳出怪圈,走向良性循环。 而不负全责就是看别人的缺点,要别人道歉,你会很痛苦。 因为,你一直在解决问题,实际上又根本没解决问题。在负能量中的你,满脑子被负能量耗尽心力,如何能有一颗平常心、敬畏心、慈悲心去找到事件或问题背后的原因,想出办法去解决? 很多人看到最后,一定会问:“为什么是我负全责?对方没有责任吗? 为什么不让对方负全责?” 1、“负全责”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是让一个人的心能回到光明的第一步。 2、我负全责并不是说你在这件事上错了或者对方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3、当我们关注对方的责任时,我们就不能通过对事件和问题的负全责,来对自己的生命(或人生)负全责,也就无法活得光明。 4、你只有对自己负全责,别人才会对你负全责。 5、这个世界上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当我们发生改变时,别人会因我们的改变而改变。 6、期待别人改变,就如同把人生的决定权交到别人手中,活不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