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可以退休,人生没有退休
文:郑委老师 耿爸 徐姨
朗读:胡奇峰
博文类别:平台文章
发布时间:2019.07.05
|前言|
耿爸与徐姨,李叔和刘姨是爱与幸福大家庭的“宝”。他们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典范,我想耿爸的微信名叫“老骥”,一定是这个含义。
在徽州文化之旅,我看到了他们的睿智和通透;在戈壁问心,我看到了他们花甲之年,还坚定地超越自己。
这次看了耿爸与徐姨,李叔和刘姨的青岛践行班感受,朴实的语言更让我对他们心生敬佩。
奋斗半生得来家庭富足、儿孙孝敬,人生似乎已到收官,大可安享晚年。如今重新出山,徜徉文化之旅,穿越戈壁问心,找到人生意义,组建北京家族,高举“志”的大旗,引领族人走向美好生活。
他们不愧为爱与幸福“儿童”代表,因为他们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也难怪被大家推选为“北京族”的族长,因为他们拥有利他心和感恩心。
(想加入“北京族”的家人们,赶紧套近乎哦!)
|耿爸的诗|
青岛践行收获大,
导师传授族文化,
民族传统如瑰宝,
千年不朽耀华夏。
爱与幸福有担当,
克己复礼责任扛,
自身提高在当下,
影响后人美名扬。
青岛家人献爱心,
热情周到暖家人,
服务周到有保障,
收获满满情义深。
青岛三期我启蒙,
路途漫漫显征程,
不忘初心无老幼,
爱与幸福一新兵。
珠海东莞并厦门,
齐心协力建族群,
族群建立显优势,
异姓同族胜亲人。
不枉青岛此一行,
学有收获人有情,
送上打油诗一段,
视为作业中不中?
有个地方都说中!
|徐姨的感受|
01
6月末,我们几位老同志又走进了郑老师的课堂。
当坐在教室的刹那间,恍然想到,自己是否不该再来听课,把位置留给更多的年轻人。当下,年轻人更需要学习,他们需要在爱中成长,在温暖中生根、开花、结果。同时,我也觉得自己这把年纪,在社会上打拼了一生,也该休息了。
就在这种时起时落的思想斗争中,突然间郑老师讲到:人这一生,不能退休,不能享受,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当时,他面对着我,好像是说给我听的。
他可真是个相面先生,直接打开了我的心扉。
我脑海中闪电般地醒悟了,犹如被雷击中一样。人这一生,无论多大的年龄,不能让自己停下来,不能封闭自己的思想,要想继续发挥余热,必须通过学习并修行自己。
爱与幸福的理论,既易听懂又很深奥,从中国文化解读到现实生活,最终的结果是幸福小家,帮助大家,贡献国家。
02
这两天的课程中,郑老师讲到了漂亮与美好的区别,生 、活 和死的意义,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大人”与“小人”, 以及大同与小康……
当郑老师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时,我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是个没文化、没知识、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的人。几十年,在财务工作生涯中打拼成长,对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没学过。
看来,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增长智慧的,这辈子要不断地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些贡献吧。
我已经第六次听郑老师的讲课了。每次的学习都让我感到很震惊,同时也给自己在家庭和工作中增添了内心的能量和智慧,当我抱着一颗无我利他,感恩奉献,不求回报的心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时,总能收获良好的结果。
这两年,把所学到的点滴传播给家人、朋友、公司员工,落实到行动上,用温暖感动他人;也让他们的家庭得到了改变,向着幸福家庭发展;公司部分员工享受到爱与幸福的理论的思想教育,得到了温暖而有力量的好结果。这就是我的感悟和行动。
03
关于“族”的建立,郑老师用了不少的时间给大家讲述了建立“族”的巨大作用。我当时想到建立“族”也是利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方法,用“族”的正能量去传播爱,最终贡献国家,实现未来的大同与小康。
看到了“北京族”的族长人选是李老和耿老。他俩本想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开始享受生活,度快乐人生了。这个想法刚刚开始迈出第一步,就被郑老师从这条错误的路线上拉了回来。
“小车不倒只管推”,我们即使年龄增长,也不能过着吃喝玩乐等“死”的生活啊,我们本来就很光明,继续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才是硬道理。
这个过程也激发了我的情感,我也想为“北京族”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充当业余“党委书记”,为“族”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要把“老”字先从脑海中清洗干净,我们人老心不老,从思想上我们也是年轻人,拥有一颗火热的心。
泡在爱与幸福的课堂里,协助郑老师为社会、国家、人类贡献无穷的力量,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传承老祖宗留下的光荣传统。
我们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