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享朗读《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杨享朗读《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2019-07-05    11'47''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3558 22

介绍:
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原创: 郑委 赵琨 博文发布时间:2019.7.4 博文朗读者:杨享 |前言| 小时候,我们渴望长大;长大后,我们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远离故乡;走着走着,都市的霓虹让我们迷失,赤子之心蒙上了尘土,我已不是我。 一场大雨惊醒沉睡的我们。猛然间,才发现家已远,还能否回头? 转身,往回走——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我们得放下出走半生所拥有的种种“漂亮”的东西,拥有得越多,放下时就越疼。 你要么继续前进,继续走在自己骗自己、自己说服自己的黑暗人生路上。 你要么转身回头,披荆斩棘,找到来时的路,去直面自己,拥抱自己,回归最光明的自己。 赵琨,就在找这样一条路。请看她的分享。 |正文| 01 过去一直认为“美好”是有外在条件和标准的:“美好的人”是特别有魅力的人,至于为什么有魅力,并不能说清楚,只模糊觉得,要美才好;“美好生活”是高雅精致的,物质上很丰裕,不必为五斗米折腰,且充满艺术情调,时间上很自由,来去如风,无所羁绊,令人艳羡。 直到在青岛“美好生活”践行班听老师讲解,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一直向往的是活得“漂亮”而不是“美好”,甚至向外抓取的努力方向也完全南辕北辙。 美好,原来并不依托于高大上的装饰,无关乎成功、成就的光环,相反“简单”到了极致:天生的、自然的就是美好的,就是吸引人的,历久弥新的,至高无价的。 知道答案的一刻,我惊得又哭又笑。哭的是,原来这些年我根本是在相反的方向奔忙;笑的是,天生,自然,哪个生命没有?心里倒是一下踏实了。 怎么才能返回这个天生自然的美好生活呢? 老师说,美好生活千万不要追求,因为每个人本自光明,只需“积极地知命,尽情地尽性”,就是顺应老天赋予人的人性,把自己和他人带向光明。 这个过程不要再努力了,再努力就又把光明当结果了,我们只需往回走,回家! 当我们在教室里一遍遍唱着《故乡的云》时,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一句句歌词重重地捶打在心头,呼唤着我“归来吧!” 当看到老师在令人绝望的黑色弹簧人生图下反向画了一条红线时,当看到那个向远方奔跑的黑色身影下出现了一个红色的小人儿在转身往回,踏上回家路时,泪水一次次夺眶而出。 我清楚地知道,眼泪是不会骗人的,我满身疲惫,行囊空空,我渴望回家! 02 而,家在何方? 回家,就是找到来时的路,身体的来时之路是父母,所以要孝顺父母;心灵的来时之路是自己,所以要看见自己;灵魂的来时之路是天地,所以要到天地间。而回归的路,唯有最终落在文化上,才能有所归附,因为“文化的快乐是人类终极的快乐”。而老师年初提出的“族文化”的核心,正是儒家“大同”和“小康”的政治文化追求。 听到这些,我一方面有如雷击,才把老师这些年的所有构想串到一起,明白了我们每一个寻求自我改变、家庭幸福的个体原来最终是要通往这样的光明之境; 另一方面,又深感自己这些年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土不土洋不洋,西不西中不中,漂浮在空中,并没有跟自己的文化根基连接,我又怎么能从中汲取养分和力量? 也幸亏这两年开始做践行作业,刚刚开始学习孝顺父母,开始学着内观,去认识我是谁,开始走入天地,触摸神奇的自然力量,而对于中国文化,在听课中,真的是痛感自己没文化。 漫漫回家路,就是一条永无止境的人生逆旅,因为人生最初的美好,已蒙尘太久,甚至被厚壳包裹,需要“弹弹,撕撕,敲敲”……  03 怎样走回家的路? 就是成为“大人”。所谓“大人”,就是能把万物看作一体的人。相反,“小人”却是以形体区分你我的人。 大人因为与万物一体,于是就如同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便成了大海,大人就是无我的,就如同目睹草木枯折而悲戚,目睹鸟兽受虐而不忍,目睹孩子坠井而惊呼。 那一刻,因为感同身受形同一体,而唤醒了人性本有的光明;那一刻,无论是好人、恶人,良知就不暗昧,就自然而然听得见“心”的指引。 我们要成为的就是光明的“大人”。 当听到这里时,我有说不出的激动。我被人性天然的美好而深深感动,我觉得满怀希望。 “大人”能知“善恶”,能“守中”,懂得“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度”;不是“不及”,也不是“过”;不是不好,也不是“太好”,而是“中正”,“真好”,“正好”;是所谓的不卑不亢有正气。因此追求“太好”也是“恶”。 看来,这么多年,我一直是善恶不辨的糊涂人哪!一直在努力做事不说,还一直在追求“太好”,哪能不越走越远离家门呢?  04 耳边,老师的话又在回荡: “不要努力追求,只需转身,回到来时的地方。从努力做事的人生转向勤奋渡人的人生,渡自己,渡别人。我心归处是故乡。”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