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委
朗读者:丁雪萍
博文类别:爱与幸福知识类
发布时间:2013.01.11
早就听说学员吴**和李**十岁的女儿作文写的特别好,不是因为进行过系统的作文训练就是因为喜欢阅读喜欢思考(插一句:我非常不赞同孩子上一些作文培训班,大家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班很多,中学生的作文班就很少了,为什么?中学生的作文就教不了了,因为很多孩子教都写不好作文,小学被作文了!其实,中学以后会写作文那才是真正的会写作文,想把作文写好,要具备几个条件,一要有结构概念、二要有独立思维能力、三要有见识、四要有好的文笔有这几条就足够了,而这几条都需要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养成习惯,很多家长急功近利,就要好作文而不培养好的能力,本末倒置。)我就特别想看看她女儿的作文,今天我收到了他们的邮件,顺着他们发过来的腾讯空间地址看她女儿的经典文章,却打不开。顺便在她的腾讯空间中看到了下面的文章,我感觉特别有意义,就作为了今天的博客题目《责任和德行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
下面是我摘录的他们的文章《责任和德行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
今天跟朋友聊天,谈到现在总想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去充分体验,去感受责任,去管理好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体验多了,自由多了,也开心多了,但还是有一些习惯没有改好,还有一些事情应该自己做的,但不愿意去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做家长的到底该怎么办?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不能用总要求、总批评、总表扬和总讲道理这4种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也是经过学习的,在学习中也学过责任口号、学过宝贝口诀,刚回来的时候,孩子们的变化是最快的,也是最大的,但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也不再积极了,也开始有点反复了。(郑委老师:孩子也是人,也会反复,我们家长是不是拥有一颗包容和鼓励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反复,更为重要的是,你会发现孩子的反复一定是家长的反复在先,如果家长不反复,一直在努力的改变自己,孩子会持续进步。因为孩子比大人要遵守规矩,要积极向上!)每当我看到孩子房间里乱乱的,总想帮孩子整理,但想到不能包办,不能做责任的神偷,就忍着让她自己去做,给她充分的自由,房间是她自己的,是她的领地,她愿意乱,我们只能建议,至于她是否愿意收拾,我不去管。(郑委老师:这个地方有点虚伪,嘴上告诫着自己不要去管,其实心里特别想管,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刚开始是道理懂了,但心却做不到,这样的虚伪很正常,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不是思想上明白,而是心里做到!所以说家长学习是 来调心的不是来调嘴的)于是,房间还是一直乱的,我就告诉她,你的房间应该你自己收拾,这是你的责任,你不是学过责任口号了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份内的事情尽力做”。但是,房间还是照旧乱的。我反思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这是哪里没有做对,是我们家长自己也没有养成整齐的习惯吗?还是不会说话呢?孩子是跟家长学的。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生活品质,长大才有好的学习品质,怎么样能从生活上养成好的品质呢?(郑委老师:这一段就看出了她心里很想管吧!但好在是发现问题会反思了,其实有几个孩子能够愿意把房间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静静地呢?只有当家长内心悦纳孩子的时候,孩子才愿意改,现在的情况是“孩子不认为自己乱,家长认为孩子乱”,孩子是读心的,因为你心里看我的缺点,我就不愿意收拾房间!)
朋友提醒说,对孩子讲话不能直接用“责任”两字去规范她的行为,(郑委老师:说得好!否则就是教育的大忌:贴标签!)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责任,但不是天天把责任挂在嘴上跟孩子讲道理,否则,孩子会觉得你是在给她设框框,在要求她,让孩子首先感到的不是自己做的不对,而是压力,孩子很容易就抗议:凭什么?责任是一个很重的词,会让人感到无形的压力,如果一个人心中自己没有自愿地挑起起“责任”这个担子,外人是无法强加与他的,你压的越多,可能他反弹的越多。对待孩子,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需动动脑筋,还得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慢慢潜移默化。(郑委老师:这一段说得太好了!大家可以仔细读一读,反复读一读,读完之后再反复思考思考是否有道理,我觉得很有道理!)
郑委老师说对大一点的孩子讲“责任” 就不能只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否则孩子就会变得自私。这一点我已经感受到了,有时让孩子帮忙做事时,她不想做的时候,她就会蹦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引导的问题,这是孩子对责任理解的问题。她还小,还不知道怎么去承担,什么事情该去主动承担,因为责任是一个抽象的词,讲一个人有没有责任,责任感是否强,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考量标准的。既然我们大人都不知道怎么衡量,我们就不能要求孩子一定去做我们希望做的自认为“有责任”的事,如果孩子不做,我们就给她贴标签。
同样,德行也是这样,我们现在知道了“德行”就是六个字,不伤害不妨碍,这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但当我们自己没有做到的时候,我们可以反思自己没有德行,但当别人没有做到时,我们不能批评或指责别人没有德行,因为“德行”和“责任”同样是一个很重的词,一旦压在任何一个人头上,都是很大的压力,可能让他无法正常地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了。(郑委老师:说得好!)只有自己认识到自己做一件事时违反了“德行”时,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没有德行”这四个字的评价,才能去主动改正。
所以,郑委老师教的几个口号“德行口号”、“责任口号”、“宝贝口诀”都是用来管理自己的,不是用来管理别人的,不是用来评价别人的,只有“信念口号”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和他人的。
郑委老师: 上面是一篇好文章,家长想要让孩子有德行和有责任,其实非常简单,做好下面几件事情足矣:
1、以身作则:家长按照我教授的“德行”和“责任”的知识点,要求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孩子要永远记住这句话。这一点是让孩子有德行和责任的前提,如果家长做不到以身作则,一切的教育都是徒劳的!
2、欣赏孩子:不看孩子的缺点,就看孩子的优点,按照我教给大家的方法“写下来-说出来-转身就走”,把自己的心调整成为欣赏孩子的状态,如果你真正的做到这一点,亲子关系会越来越好,当关系好了,什么话都好说!这一点是让孩子听你建议的前提。记住一句话:“越欣赏孩子就是越信任孩子,越信任孩子,孩子就越有自律,何为自律——德行和责任”,请注意,这里说的欣赏是内心的欣赏,而不是嘴上的表扬!
3、划清责任:家长一定要把责任划清楚,千万不要逾越责任,什么意思?该是孩子的事情自己坚决不做,该是自己的事情坚决做好。其实就是我们讲课当中的“不包办”,记住“只有放下才有责任”——这里的放下是“放手不撒手”!大家都去看看我们的“秘籍”,其实上面讲的很清楚。
4、宽严有度:一定要做到宽严有度,不能溺爱纵容,也不能高期望高要求。用心做到一句话“困难时给予帮助,建议时卓有成效,违反做人原则坚决不妥协”。
家庭中的每件小事都贯穿上面四点,你的孩子怎会没有德行和责任呢?“打扫房间”是一件小事,从这一件小事上就能完全看出家长是不是学到了,学到了不是知识掌握了而是“是不是心到了?”是不是“披着改自己的外衣努力得改着别人”,而对于孩子来说,我们是不是宽容宽容呢,如果宽容了都没有用的时候,是不是和孩子讨论讨论该怎么办,平等的和孩子交流,使用“无输原则”共同找出一个解决方案呢?解决不解决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