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时,你是“水泥墙”,还是“橡皮墙”无条件有原则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年2月8日
朗读人:丁雪萍
爱与幸福理论里,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孩子最喜欢和信任‘有原则’的人。”乍一听,你会很懵:“老师,您不是常说要有爱吗,那怎么做个有原则的人?有原则不是会让孩子不好受吗?孩子怎么还会喜欢和信任呢?”这一看就没明白“真爱”的含义。
爱与幸福理论里,还有句耳熟能详的话:“真爱是无条件有原则的”。乍看“无条件”和“有原则”很像一个悖论,既要无条件,又要有原则,难度真不小。
爱与幸福理论里,还有一个知识点:“宽严有度,宽是最大的严,严是最大的宽。”这更像一个悖论。很多人常会问:“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其实也同样没学明白,因为在计较“度的把握”时,就是用脑在分析和判断,心开始停止成长,心不到,度也就把握不了,度不是标准,是心能达到的境界。
其实这三个知识点都是为了表达一个意思——如何提高真爱的能力。有真爱能力的人,既能把握住原则和底线,又能给孩子无条件的温暖;既能宽又能严;并且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也就是说,修心到一定阶段,你会发现,有原则和无条件、宽和严都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就像太极高手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但是,很多人一学这些知识点,就很容易陷到把“宽严有度”当成方法和手段去管理孩子,把“有原则”当成鸡毛令箭来治孩子。所以,老师才让初学者或者是没能做到“无条件”、没能找到“心”的学员,先学着从信任、心赏、悦纳的角度来内观自己,从修复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角度,先清掉欲望和恐惧的垃圾,再来谈宽严有度和有原则。
下面推荐的文章,是洁茜在5岁的女儿身上对有原则和无条件的运用,非常值得好好研读。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们一家围桌吃饭,有米粉有冬笋,女儿喜欢吃米粉,就端起一碗吃起来,奶奶给她夹冬笋到碗里,女儿不喜欢两种味道混在一起,就让奶奶不要夹了,奶奶还是一个劲给她夹到碗里,女儿就很生气了。
她冲着奶奶大叫起来:“奶奶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我不喜欢这两个味道混在一起,你为什么一定要放冬笋在我碗里啊?!”
奶奶赶紧停住了,对女儿说:“哦哦,对不起,奶奶错了!”爷爷也开始哄女儿了,说是奶奶不对。
——女儿还是不依不饶,放下碗筷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对奶奶大吼大叫:“你对我不好,我不喜欢你!你不是个好奶奶!”
我一看这阵势不对了,过底线了。以前我对女儿无条件的多,有原则的少,这次感觉要加强原则了。
【小编心语:我们所有的学习,都不是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也不是为了管理好孩子,让孩子听我们的话。而是为了成长自己,通过每一件事每一个念头来看见自己,修炼内心,从而梳理好正常的伦理关系,树立良好的家风,形成温暖又正能量的环境,孩子才能茁壮的成长。洁茜学习之初,确实得先把无条件做好,无条件给人以温暖,要成为温暖的人是需要你放下要求和评判,读懂对方的需求,理解和接纳对方的一切。而当孩子触碰到原则,如对奶奶的态度问题,这一定得管,家庭伦理不正常,就是本末倒置,孩子必定会出问题。而洁茜成长到现在,已经可以管了,因为她不会因为孩子的行为有情绪有评判,不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是真正的严。并且,她也能管,因为她在家里首先做到了尊道守德负全责,这可以具体看她的另一篇文章《一条通往光明的路》】
我很平静,但很严肃地对女儿说:“不可以对奶奶这样大吼大叫。”女儿一听,更加生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喊得更厉害。爷爷一看说,别让孩子哭了,又去哄女儿说:“对对对,是奶奶错了。”我赶紧制止爷爷不要再多说了。这段时间我感觉女儿有点自我过头,全家都让着她,她有点骄纵了,一点小事就容易发脾气,这个势头得止住。
温柔地坚持原则
女儿见我半天没吱声,就起来对我说:“妈妈,我要进房间和你好好谈一谈。”我说好啊,然后拉着她的手进了房间,女儿把房门一锁,扑进我怀里就开始大哭。
女儿一边哭一边跺着脚叫:“妈妈你对我不好,我没有错,是你们的错,你和奶奶都错了!你们都应该听我的!”我感觉到她在鼓足劲地向我冲过来,想赢得这场胜利,抢夺她在家里的主导地位,呵呵,来吧。
我静静地抱着她,微笑着对她说:“宝贝,不管奶奶对你做了什么,你对奶奶这种态度都是不对的。在我们家不允许这样,我们需要尊重老人,有话可以和奶奶好好说,去真实表达。”
女儿还不依不饶,继续说:“奶奶总是不听我的话,我就要这样骂她!”
感觉到她的再一次冲锋,我还是坚守住底线,温柔地抱着她很坚定地说:“不可以,永远都不可以对奶奶这样的态度。”
女儿又开始哭了,说:“我就不喜欢奶奶这样!你看我都说实话了,你还不夸夸我吗?”
说完又大哭了。我一听就笑了,她说这话就知道她漏气了,开始缴械投降了。我抱着她说:“宝贝,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特别好,妈妈也能理解你,你对于怎么吃饭有自己的想法,你希望奶奶能尊重你的想法对吧,她没听你的,你会很难受对吧?如果难受你就再哭一会儿吧。”
女儿点点头又抱着我大哭起来,这回是委屈地哭。我贴着她的脸,拍着她的背,去体会她那种想自由做主但经常被控制被束缚的感受,让她尽情地释放。
【小编心语:在温柔地坚持原则下,理解对方的本意和感受,给孩子无条件地接纳。让孩子懂得不是她不好,而是这个行为或者方式方法需要改正;让她感受到,犯错很正常,父母不会因此就不爱她。父母的责任就是在她触碰原则时及时制止;在她犯错时,给予建议和帮助;在她有情绪时,父母包容和接纳她的一切。】
过了一会儿,女儿停止了哭泣,就开始给我聊别的话题了,呵呵还没完呢。
——我把她拉回来,说:“你看啊,你有想法,奶奶没有尊重你,你很难受对吧,那你对奶奶这种态度,奶奶是不是也很难受呢?”女儿默不作声。
——我继续说:“奶奶这次没有尊重你的想法,但我们是不是也要看到她的好啊,她知道你喜欢吃笋,给你夹菜是不是对你好啊?”女儿小声地嗯了下。
——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去除垃圾眼抱怨嘴,要练的是自己的珍珠眼,多去看别人好的地方,那我们家就是花园了,喜欢在花园里生活吗?”“嗯!”“那我们一起来找找奶奶好的地方吧,把我们的珍珠眼练得大大的!”女儿就有点兴趣了。
——我说:“你看奶奶每天早上很早起床为我们做早饭,很辛苦对吧,我们是不是要谢谢奶奶?”
——女儿说:“嗯,是的,我们要谢谢奶奶,对了,奶奶还每天接送我上学放学。”
——我说:“对啊,你这个珍珠找的好啊,还有啊,你小时候奶奶带着你给你喂奶换尿布洗澡陪你玩,为你做了好多好多。”
我们俩就开始你一句我一句说了好多奶奶的好,她为家里付出的这一切,说着说着把我的心也越说越软了,真的很感恩奶奶啊。
窗外下着小雨,洒落在窗户上形成一点点小水滴。女儿突然发现了,赶紧叫我来看,女儿很惊喜的说:“妈妈,你看这些小水珠是不是像我们的珍珠眼?有好多啊,难道是老天爷知道我们有珍珠眼了,来奖励我们的吗?”我被女儿的奇思妙想感动了,我们俩静静地看着这些小水珠,听着沙沙的春雨声,我们母女的心好像被这春雨涤荡了一遍,垃圾被清洗掉了,这种感觉太美好了。
【小编心语:真美好啊!孩子本就是一张白纸,涂抹成什么颜色,她的人生就是什么颜色。洁茜把负向转化成正向,把垃圾眼变成珍珠眼,瞬间转场,这也正是无条件和有原则自由转换能力的体现。】
困难时给予帮助
欣赏了一会儿,我再抱起女儿,说:“宝贝,等会儿出去,你去给奶奶道歉说声‘对不起’,好吗?然后,再好好给奶奶说,以后你希望她怎么做,能尊重你的想法。”
——女儿说:“我不太好意思,我不想。”
——我感受到她内心能接受,但还缺乏勇气去表达,这时候需要给她加把劲了,说:“孩子,必须要去道歉,我们做错了就要去承担。”
——女儿说:“你陪我去,你在前面我在后面好吗?”我笑了说,好的。
【小编心语:当孩子需要推一把,给她勇气和力量时,洁茜就出手了。这就是困难时给予帮助,建议时卓有成效。而这些时机的把控,在于你修心达到的境界,你也要不怕犯错,勇于改错,利用好爱与幸福的能量场和小工具,不断历事炼心,在炼心中顿悟!】
来到客厅,奶奶坐在沙发玩牌,表情很落寞,我看了也觉得有点难受。
——我拉着女儿走过去,鼓励她开口,她终于小声地说了句:“奶奶,对不起,我刚才不该对你大吼大叫。”
——我也和奶奶说:“老妈,今天晚上芯芯发脾气,让你也难受了啊。”
——奶奶一听马上就笑了,说:“没事的,小孩子嘛,吵吵闹闹没关系的。”
——然后女儿就放松了,对奶奶说:“奶奶,以后你要为我做什么的时候,请先问问我好吗?有的事情我可能喜欢,有的我可能不喜欢。”
奶奶高兴地说:“好的!”然后女儿主动去抱抱奶奶,一家人又和和气气欢声笑语了,家里变花园了!
水泥墙和橡皮墙
这个过程历经近一个小时,我又充分体会到无条件有原则的自由转换,宽严有度的把握了。
全程我自己没有情绪,很平静,自己静下来,就可以去感受到周围的每一个人。无条件接纳女儿的情绪,去体会她那种想挣脱奶奶束缚但经常挣脱不了的感受,女儿自主性很强,束缚和包办对她来说是爆点,但放任她爆,就容易自我为中心,骄纵过度。
但如果我自己有很大情绪去呵斥她指责她,那就是水泥墙,她就会受伤。我这次做到是一堵橡皮墙,不让她受伤也不让她逾越底线,在她一次次冲击过来时,稳稳地接住,她尝试几次发现冲不过去也自然放弃了。守住底线的同时,再去化解她的情绪,同时利用这次机会,再进一步修炼珍珠眼和真实表达。
【小编心语:水泥墙和橡皮墙,形容得好贴切!家长们,你呢?你是水泥墙还是橡皮墙?可能两者都不是,而是烂泥糊的墙,该宽时不宽,该严时不严。本该有原则时,孩子一闹腾就立马妥协;本该无条件时,又充满了期待、要求、担心,转化成外在的指责、批评、抱怨、控制、唠叨、讲道理。】
每次问题都是机会,历事练心,我和女儿这次都成长了。成长的路上都有风雨荆棘,我们一起去喜悦地面对。